“本文參加第28屆柏林園征文,所有內容均為本人原創”。
都說“越長大,越孤獨”,的確如此。成長的路,注定只能一人踽踽獨行。
我記得曾在一本勵志書上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兒……”我一直以來,都活得很迷茫,彳亍在形形色色匆匆而行路過我身旁的忙碌的人群中。孤獨似只巨獸,翻涌而至的孤獨感快將我吞噬幾沒。因為茫然,所以孤獨。
認識一種群體性的動物,所以人的很多活動都會看到是一堆人去的。一起起床,一起上吃飯,一起出去玩……幼年時的我,總是害怕一個人,總是想待到人群中去,內心充滿喜悅——看,我終于不再是孤身一人了。但時間愈久,內心越是惶恐,才愈發知道,并非在一群人中你就會快樂。人群中的我,仍舊是孤單的,我并非是我所想的快樂。我喜歡安靜,安靜的我更適合一人獨行而不是結伴同行。孤獨時的我,才是最真實的我。孤獨,是屬于一個人的縱情狂歡。
蔣勛在《孤獨六講》里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范里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這意味著,你要了解你內心所想要的,不畏懼他人驚異的目光,成為他們口中的“異類”。
高三那年,面對一堆人的詫異,我執行了自己的計劃和作息時間表——“早晨晨練到6:30,吃早飯,晨讀到早讀前。傍晚跑二十分鐘。晚上讀書至少到1:00?!眲e人都很不解,其中也不乏別人的嘲諷聲。因為我的努力并未體現在成績上。但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得到了磨練,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充盈和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那段時間的確很辛苦,但是我從未上課打瞌睡,雖然會因沒有進步而苦惱,內心依舊喜悅。那段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度過的,我沒有結伴的朋友,但我不再如同過去一樣,難以忍受孤獨一人,我逐漸擺脫了對群居的渴望的獸性,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生存的真正的人了。不再抗拒孤獨,而是欣然接受。
我漸漸懂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愿成長途中,我能始終坦然面對我的孤獨,和他和平共處。在孤獨中,始終保持我的淡然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