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心情復雜地參加了一場婚禮。按照通俗的說法,這是一個婚外的姑娘堅持在別人的婚姻里苦熬N年,歷經曲折終于成功上位的故事。
由于是節日期間,四場婚禮在同一家酒店同時開場。剛走進去,典禮正在進行中。剛好對著新郎的臉。相比尋常婚禮該有的激動、興奮與幸福地熱淚盈眶,他的表情看上去五味雜陳。更多的是塵埃落定后的平靜。
這是一個按照既定程序進行的婚禮。不同的是到場賓客不多。滿場統共不到百十號人。一個朋友悄悄低聲問了一句:“為啥還要辦婚禮?”言下之意二婚不都是招呼近親密友吃頓飯就OK嗎?
一婚二婚,精心舉辦一場值得銘記的結婚典禮都是必要的。畢竟是在宣告一段關系的締結。一個新生活的開始。
另一個朋友回道:“可是新娘第一次結婚呀。怎么也得辦場婚禮吧。”
怎么看,這都是一場幸福的有些牽強的婚禮。所有人心中共守同一個秘密,互相配合著走完觀禮、道喜、隨禮等該有的步驟。
新郎新娘前來敬酒,新郎話不多,看人時眼神有些飄忽,躲閃。在朋友們臉上匆匆停留又迅速移開。倒是新娘,身材雖嬌小玲瓏,臉上的表情無比堅定,招呼客人也禮貌大方。想必等這一天已經很久,所有的心理準備都做得很足了。
來之前,心里不是沒有好奇、批判、八卦心理的。當親眼目睹這一切。盡管依然心疼那個無辜痛苦的前妻。但對這樣一對苦澀著幸福的新人,也很難高舉道德的大旗,再多加指責、評判。
新郎臉上的疲憊、苦澀、平靜;新娘臉上豁出去的堅定、平靜;四目相視時眼里的千言萬語;雙方父母淡得不能再淡的笑容。各路賓客心知肚明的刻意忽略。看到這一切,你便明白,關于今日所得到的一切,他們曾遭遇的失去與折磨。
面對這樣的故事,很容易讓人恍惚。讓人慨嘆人生。讓人質疑愛情。
如果前妻不愿遭遇婚姻瑕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痛斷情緣。如果前妻也覓得如意郎君,重新開啟了生活新篇章。這樣也算一個平和告別,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可是正如許多社會新聞中濫俗的婚戀故事版本。前妻無意中得知另一個女人的存在,心碎欲絕,傷心失控。丈夫本欲斷絕婚外情感。可那個姑娘癡心一片,非但沒有知難而退,反而孤注一擲,千里追尋。結果形式驚天逆轉,前妻意外出局。即使掙扎到最后,寧愿放棄尊嚴默許這段孽緣的存在也無法挽回大局。
然后不到一年的光景,還要面臨人家終成正果的結局。前妻心里的苦與恨可想而知。
生活永遠比電影更戲劇。只是簡單的愛恨情仇幾個字根本概括不了復雜戲謔的多面人生。
只要人類存在,愛情存在,這樣的故事永遠不缺男女主角,也不缺各種狗血橋段。
也是因著這樣的風險,許多人戀愛婚嫁時重要的一條權衡就是:是否能永遠愛我。這樣的問題,姑娘們問得最多。感情甜蜜時這句話是男女間打情罵俏的小情小趣。彼此出現猶疑時,這句話是試探,是需要肯定回答的設問句。情變時,這句話成為愛情脆弱易逝的錚錚鐵證。
真的有堅如磐石的愛情嗎?如結婚誓言所說:無論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將永遠愛著你、珍惜你、對你忠實,直到永遠。
互戴婚戒、宣讀誓言、忘情擁吻的那一刻,愛是真的,共度余生的決心也是真的。反之,當愛消磨殆盡,恩斷意絕時的不愛也是真的。
不只是花心、人品、見異思遷、渣人那么簡單的表面原因。時光太漫長,漫長到一切都會不知不覺發生變化。閱歷、眼光、觀念、關系、感情、信念、健康、電光火石的相遇、平淡無味的生活都可能成為一段婚姻的終結者。
我們甚至無法保證自己一成不變。自然更無力約束他人始終如一。
走過的路好也罷壞也罷,都無法重來,亦不可更改。最終你會明白,你遇到的人、走過的路、經歷的一切都是必然。沒有如果、沒有假如、沒有另外一種可能。
就如我們心知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與這個世界永別。但是我們依然熱切、勇敢、熱氣騰騰地活著。即使終會離開,但那些經歷的點滴,那些曾經的歷程,那些走過的時光,那些腦海的記憶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愛也是,即使理智告訴我們,沒有能封存于心永不變味的情感。可是我們依然勇往直前。故事的開始,我們相信我們對彼此的深情;我們充滿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我們滿懷破除萬難的決心想要締造屬于我們的愛情神話。
如果這個神話像美麗的肥皂泡不幸破滅了,不要遺憾我們共渡的美好,我們一起走過的路程,我們彼此見證的成長。
已然發生的一切,無論接受與否,時間會慢慢撫平創傷,修復遺憾。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不因任何人、任何事喪失對生活的熱愛,對自己的信心。
同行路上有人突然松開牽著的手,盡管非我們所愿,盡管心底依依不舍。如果放開手是對彼此最好的抉擇,不如假裝瀟灑地放手。眼淚與恨意自己消化在心底。畢竟曾經相愛一場,陪伴一程。不妨給彼此留下最后的體諒與尊嚴。
不是我不懂國情、社會現狀、姑娘們身處不太公平的婚戀市場劣勢。當青春不再,肩負養家育兒重任,事業舉步維艱,還要遭受婚變的打擊,空談讓姑娘們瀟灑放手,太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
每一個姑娘都是愛的勇士。明知前路艱辛,仍愿為愛奮力一搏。一旦下注失敗,搭上的是后半生幸福的指望。還有重振旗鼓的諸多現實困境。
選擇忍辱負重,茍且前行的姑娘。雖然不贊成,我理解其因各種因素造成的無奈之舉。但你確定要因為經濟原因、獨立性、缺乏勇氣就放棄對生活的主動選擇,要去被動接受并忍耐自己不想要的生活?難道追尋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難?
離開是彼此做出的選擇,不要把自己置于不被愛、被拋棄的受害者角色。不要因他人的選擇與遭遇的事件自我否定。
正視現狀,修正缺憾。鼓足勇氣,下定決心早日離開沒有自尊、失去自我、沒有幸福的生活。同行的人已然選擇轉換軌道。與其哀怨苦苦放不下,把自己變成那個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不如咬牙徹底放手,試著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生。
我的人生,感謝你能來。從此以后,也不遺憾你離開。相忘于江湖,是我送你最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