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句在互聯網上極端熱潮的話成了眾多人的至理名言,很多人把它奉為自己找對象的原則,想要去找一個有趣的靈魂攜手走一生。
我不知道“皮囊”一詞如此之火是不是因為《皮囊》這本書,畢竟這本書確實好看,銷路也好,看過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無論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系,我都要說一句透過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如果你常讀書,那積累久了,一定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如果你有智慧,那積淀久了,一定會活得通透心歡愉。
如果你經驗多,那眾多事上,一定在處理時游刃有余。
書里面作者基本上都是在講述自己童年的故事,不知是作家的筆太神奇,還是他真的就經歷了那樣異于常人的困難。那些故事匯集到一起,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算是特別豐沛的人生經歷。那些除了極少數被上帝播撒幸運種子的人,其他人都得好好奮斗才能夠獲得想要的一切。這有時候需要付出很多代價,但那又怎樣,我們還是要繼續啊。
記得很清楚的一個片斷,作者的父親離世之后,母親天天四處奔走,想要引父親的魂回家去。他們那邊有那些祭祀習俗,講究人死以后也要跟家人在一起;而且那邊也特別信奉神靈之類的,但是肉體和靈魂很多時候是不在一起的,就像蔡崇達祖母殺的那只雞,雞往外跑的時候祖母把雞抓起來摔死了,她說不能讓肉體折騰它的魂靈。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具皮囊,皮囊里面包裹的是一顆心,而那顆心最終指引我們去向何處。
作者蔡崇達努力多年,來到了北京,成為當年他們村里最有出息的小孩,而那些原來的小伙伴們,似乎一個比一個命運悲慘。可是這個時候我們仍舊不能夠說是作者命好,他們命不好怎樣怎樣,他們為什么最后不得善終,要么是自甘墮落,要么做的太用力,早已耗費了所有氣力。而作者呢,這些年來他的皮囊跟自己的靈魂步伐始終是一致的,路走的磕磕絆絆,也吃了不少苦,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最終走過來了。
這是他應得的。
那么小的時候就擔起了家里的全部責任,生活讓他早早成了男子漢。如今他是業內挺有名的人物,看這本書有那么多名人為其寫序,我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得是多優秀的人才能從那樣的小鎮走出來,然后才能一步步爬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哪怕我們外表漂浮疲憊不堪,但只要內心有所寄托靈魂可以安放,就足夠了。
皮囊之下,貫穿的是我們的靈魂。無論這副皮囊你是否喜歡,無論靈魂是否已找到出處,你都應該相信靈魂歸依了,一切才安穩。而那具皮囊只是偶爾保護我們的內心緩慢一點受傷害的東西。
PS:這周因為忙,沒顧得上看書,只好寫了一篇很久之前看的一本書的感悟,內容若出差錯請見諒。
讀書學院讀書筆記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