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新學期(100天寫作計劃)伊始。畢業(yè)一年多,思維和習慣卻還未真正脫離學校,仍常常把單位叫成學校,同事喊成同學。少了課業(yè)的壓力,自由支配的空閑時間里可以不用再記掛著復習和預習,但兩點一線的生活作息似乎比學生時代還要單調,想到未來,心中常常被空虛和迷茫占據(jù),一時無所適從。
從學校到工作崗位,身份角色的轉換不算太難,生活中卻少了階段性的反饋。遠期目標現(xiàn)在準備似乎為時尚早,近期的生活一直也缺乏一個長久的精神寄托。入職初,雄心壯志,規(guī)劃了種種課程:聲樂,兩周期課程結束后,覺得自己在天賦上著實太過欠缺,便沒有繼續(xù);乒乓球,一時熱度,加之上課地點路途遙遠也草草結束;瑜伽,現(xiàn)在雖然斷斷續(xù)續(xù)堅持著,但水平依然原地徘徊。回望工作的一年似乎一切都還在原地,未免沮喪,更為未來憂慮。為了扭轉對現(xiàn)實的無力感,下定決心通過寫作來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給予人生一個新的定位。
作為一個極度理性的人,很少通過文字去記錄自己的心情,覺得刻意抒發(fā)悲傷,夸張憂愁不過是無病呻吟的嘩眾取寵,而若將喜悅激動亦或甜蜜的心情分享于社交網(wǎng)絡未免有炫耀之嫌,帶著這種奇怪而別扭的認知,一直以來,情緒大多通過內心活動自行消解,總是極度理智地克制著自己時而脫韁的思緒,讓自己的感情在預先設定的軌道上不偏不倚地行進。時間久了,漸漸發(fā)覺自己對人情變得淡漠,對生活也少了激情,對美好的感知力日漸薄弱,只是中規(guī)中矩地工作、生活,按部就班地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仿佛是一只被牽線的木偶,做著眾人賞心悅目的動作,一生只是為了愉悅看客,博取掌聲。
據(jù)說一個行為堅持20天就能形成習慣。希望今天能成為我成功改造自身的一個起點,經(jīng)過百日的自我雕琢,結果走向雖不可預知,但愿能在終點遇見最好的自己!
后記:深受應試教育荼毒,文章基調總是不自覺積極樂觀向上,緊跟主旋律步伐,現(xiàn)在想來雖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對,但細想似乎總有些單調乏味,少了些文學本該有的小情小趣和細密情感。今天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其中有提到在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熱愛生活、健康積極向上的論調,飽含惡念,是陰謀,是騙局,是透明的監(jiān)獄,是愚民的毒藥。或許是一直習慣于順從,或許涉世未深,或許人生少遇挫折,我對木心先生這句話的體會并不深刻,但隱約能體會人生的陰雨天更有探尋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