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落梨花
晨起煮清茶
一枕故人夢
黃錢漫天灑
清明時節,重溫了一遍許嵩的《清明雨上》
歌詞與景,幾乎年年吻合。素衣,雨涼。寒食,踏青。似乎清明祭奠故人,總要伴隨一陣兒小雨。于是那些掛親講究的人啊,早晨翻歷書瞧準時辰,出門時,左手撐著把輕傘,遮蔽衣襟綢緞。右手提著籃子,籃子里盛著酒肉菜果,背上負著竹蔸,竹蔸里載著香蠟紙燭,元寶鞭炮。走過一條泥濘的小路,頭肩上或沾有幾片風從遠處吹來的櫻花瓣,或淋著幾顆雨滴打落下的松樹果……來到墳前,往往由輩分最高的老人先念叨一段祭祀詞,至于念的是什么,隱約還記得,隱約又忘了。只清楚的是,火化后的紙錢隨風而去,似朝天上飛的雨點。墳前的人則對著墓碑,按長幼有序的位置站立,頓首作揖,畢恭畢敬。完事后為墳修葺雜草荒石,離開時還要拿幾疊撕開的紙錢壓在墳頂,兒時對此舉不解。后來才知,這是表示這座墳還有后人在世,且代表祭奠過了。但祭祖還不算完,接下來凡是沾親帶骨有血緣的墳,不論遠近,都得燒去一把黃錢,敬上幾杯水酒…墳都拜祭完后,一行人便淺踏著黃昏的云層,緩緩歸家,途中聽著老輩人敘述從前的故事,腳底一片歲月清凈…
想想來這人世一遭,終究化作一樹飛花,一夜風雨,一抔黃土,心中竟有絲悲涼。年年景相似,墳草萋萋,桃花卻依舊笑春風。而鞭炮聲歇后的火藥味,又逐漸被百花清香藏匿,如同祭祀的人,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只在軟泥上留下些許腳印……飛鴻踏雪泥……
來年清明,你該撐傘在雨中,拾掇與我的回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