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雖然《西游記》寫的是妖魔鬼怪,但是它是由歷史真實不斷神話、幻化,最終以“幻”的形態定型。雖然其中的唐僧師徒和常人不同,但是他們和都是在人或者動物的形象基礎上而加以創造的。《西游記》中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學習借鑒的啟示。
? ? 唐僧師徒在取經的路上困難重重,需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得真經,而且路上他們經常遭遇生命的危險,更別提風餐露宿、長途跋涉。這就啟示著我們為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路上難免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難,但我們要保持著一顆堅定不移的初心,努力克服戰勝困難和挫折,這樣才會一步一步的離成功更近。
? ?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雖然形象上和普通人不一樣,但是它們的身上都有著人的性格特點。它們像我們現實生活的一群人也像我們每個人。我們生活中有的人暴躁如孫悟空,有的人懶惰如豬八戒,有的人憨癡如沙僧;唐僧對于他的每個徒弟取名都不同也寓意了每個徒弟要戒的都不同,對于每個徒弟的方法也不同。這啟示著我們對于不同的人要有所變通,對不同的人要懂得用不同的相處之道。另一角度,它們又好像我們每個人的不同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憤怒、懶惰、憨癡的一面,有時沒有顯現,但一顯現難免不會傷害到被人。除了徒弟,唐僧也有著不好的一面,他雖代表真理,但是身上也有著迂腐的一面,比如他會不分青紅皂白皂白就下定義認為孫悟空本性難改草菅人命,會因為豬八戒幾句挑撥就怪罪孫悟空。他們師徒都有著不好的一面,但歷經劫難,最終成佛;這啟示著我們,人沒有十全十美,但經歷克服克制,是可以調節或者改掉壞的方面,使自己越來越好的。
? ? 除了整體看,其中孫悟空作為它們當中法力強大,但卻被收服為徒來看也是很有啟示的。孫悟空在拜師求學時說:“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這時的孫悟空沒有法術卻有此覺悟,但后來他法力強大時卻又出現了暴躁、自負的性格。現實生活中也有著這樣的例子,有的人在成功之后往往忘了初心,變得自負自大。這啟示著我們人要保持一顆初心雖然難,但在我們成功之后應該努力克制自己,嚴于律己。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認為自己法力無邊,但最終逃不過如來佛的五指山下五百年定性的命運,這啟示我們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切不可驕傲自大;牢記勝不驕敗不餒。
? ? 魯迅先生說《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西游記中雖是妖神魔鬼怪,但到處都是人情世故。比如天界也有著人間權利的爭斗,各方勢力的交叉,神魔界也是有著往來;取經路上阻攔唐僧師徒的大部分妖怪頭目是來自神界的神獸,最后都被領了回去。再比如神佛界講的是無欲無求,但唐僧等人在到達西天之后看過經書;但阿儺、迦葉卻問他們:“圣僧東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在聽到唐僧說沒有人事準備后就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還把無字經書傳與唐僧;最后還是唐僧以缽想換才取得些經書。可見可真是到處是人情世故味;在充滿世故的社會中,我們要學會與人世故,才能在社會上生存。
? ?《西游記》可以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它的價值是很高的,對現實生活的啟示意義也是多方多面的,只要有心注意,對個人的成長啟示也是很大的。看世故書學人情世故,每個人對《西游記》的理解角度不同,但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收獲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