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號,想去旅行

在上班的地鐵上寫些沒用的,這讓我想到了馬伯庸。

自從不再提筆寫點東西之后,總生活在一種自己其實也沒有懂得那么少的錯覺。我也不知道是人會生活在自己最近閱讀的書里,還是因為太乏味所以只記得那些。這些人為的小環境左右著我的思考。每當離開這個環境的時候的舒暢感消失了,隨之消失的,是一種叫做活力和質疑的能力。每個人都被困在這樣的周遭的小環境里,軟綿綿的困著你,讓你也覺得安全。

其實,我就只想做些事情。不是那種只為了給別人看的事情,當然我想,也希望,有人能夠看到。寫作業好,聊天也好,社交也好,都是為了表達和溝通。個人的渺小,讓白費力氣的自說自話的交流,都變得那么彌足珍貴。

這些零碎的時間,發呆的時間,無法讓真的知識過腦子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著你我的精力。在這些千篇一律的奔波,推擠,和熙攘之間,有一片,自我的靈魂被這樣的無聊推入了深深無法自拔的睡眠。

我很懷念那些在大學的時光。凌晨兩點,留著寢室的最后一盞燈,讓陽臺的風吹過我的書桌,放著音樂寫著有的沒得的日子。

是時候多一點勇氣了。是時候相信自己了。是時候出走了。是時候背起背包,在擔驚受怕和陌生的街頭對陌生人微笑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