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人與人相處,有著一致的三觀很重要。不管是同事,朋友,還是夫妻,三觀同,則能和諧共生。三觀不同,則“道不同,不相為謀。”
真的是這樣嗎?三觀,簡單說就是指一個人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和核心價值取向。因此,三觀一致,貌似是和諧共生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但是,大千世界如此包羅萬象,生活如此變幻莫測,千千萬萬的個體雖有很多共性,但同時都充滿個性。世界上甚至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又有幾個人能完全三觀一致呢?
之前很多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和先生一直是兩地分居,聚少離多。所謂距離產生美吧,雖然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想法、做法不一致,但關系也還算和諧。
從去年疫情到今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先生都賦閑在家。真的是一天到晚在一起,沒有分離的時候。所以日常里為大大小小的事情爭吵越來越多,吵到我嚴重懷疑我倆三觀不合,沒法繼續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了。
可是縱觀大多數普通人的婚姻里,有幾對夫妻可以做到相敬如賓,完全意見一致,三觀吻合呢。非要說三觀一致才能一起過日子,恐怕很多婚姻都要走向滅亡。而且疫情結束后貌似離婚率真得是蹭蹭上漲了很多。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關系是兩個人的事,一個巴掌拍不響。不會游泳,換多少個泳池也沒用。自己身上的問題不反省不改正,跟誰結合在一起最終都會發現三觀不合。
冷靜下來想一想,三觀不合的婚姻,難道只能分道揚鑣嗎?非也。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從自身找原因。首先,為了很多小事而爭吵,其實根本不是三觀不合的問題,而是心智不夠成熟的表現。凡事都要爭個對錯,爭個你輸我贏,一會兒吵架一會兒和好,難道不是小孩子才有的行為模式嗎?
遇事不夠冷靜,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會幽默靈活地處理沖突,而是一根筋地認為都是自己對,都是對方錯。這其實就是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夠,再說深了就是智慧不夠。
再說了,就如明空如月老師所說,很多時候意見不一致,只是看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而每個人的視角是平等的,沒有孰優孰劣,誰對誰錯。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放下自己內心的傲慢與偏見,在公正、平等的基礎上做到理解、包容對方的視角(三觀)。
其次,三觀不合,也可以和諧相處,關鍵是要善于挖掘自己的內在智慧,不斷提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看待問題的緯度。自己站得高了,自然就看得遠了。自己的格局大了,自然就不拿雞毛蒜皮的事當個事了。
最后但很重要的一點,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對方和我們三觀不合。正因為每個人有著不一樣的視角,才使得彼此互為補充,才使得我們能夠感受到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不是嗎?
注:本文是在和明空如月老師探討視角話題之后,又讀了文友自由自在慢教練的文章7c "She completes you. " - 關系緊張,不要讓三觀不合背鍋 之后,有感而發所寫。越來越喜歡在簡書的這種思想碰撞,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