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總括:1521-1620年間,是明朝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在近百年時間里經歷了三位皇帝,明王朝在歷史的軌跡上繼續發展,各種社會矛盾也進一步激化。長時間的穩定帶來的是政治上的僵化與腐敗。明之衰,始于正德。至嘉慶時進一步加劇。隆慶和萬歷初期,因賢臣執政,厲行革新,政治上一時頗有起色,國力也有所加強,這段時間是大明帝國最為繁榮的時期,然而一片繁榮的背后,巨大的危機已經孕育。張居正死后,因神宗長期怠荒朝政,朝政不舉,國事遂日不可為。
? ? ? 1521年明世宗即位? ? ? 正德16年(1521)年3月武宗病逝,是因為他沒有子嗣,便選取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明世宗即位初期,任用楊廷和為首輔,銳意改革,罷黜各地鎮守宦,頗多善政,但不久他就調起大禮議之爭,朝中正直之人為之一空。從此他寵信佞臣,迷信方術,任用奸相嚴嵩達20年之久,國政日壞,后因服用方士進獻的丹藥的而死,在位45年。
? ? ? 1536年整飭茶馬法? ? ? 明代以茶易馬,已有定制,但長期因循,弊端叢生。諸如私茶盛行,商茶不通,番馬不市等。世宗朱厚熜采納御史建議,加以整飭。嘉靖十五年(1536)六月,詔令整飭茶馬法。規定:敕洮河等三茶馬司,貯茶不得超過兩年所需,且限以易馬定額。同時,多開商茶,通行內地,官榷其半以備軍餉,嚴禁在河州、蘭州、階州、岷州等地販賣,洮州、岷州、河州由邊備道督察,臨洮、蘭州由隴右道分巡,西寧由兵備檢核,選官防守,若私茶出境或關隘,失察的以罷黜論,以至處死。于是,少數民族人可按時到指定地點易馬,貿易秩序大為改觀。
? ? ? 1536年皇史宬建成? ? 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世宗曾諭閣臣:祖宗御容、《寶訓》、《實錄》應有尊崇之所。同時令閣臣集儒士重新譽錄《寶訓》和《實錄》,作石柜珍藏。于是選擇南內之地建神御閣,由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汪鋐督理。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神御閣建成,改名皇史宬。皇史宬內外用磚石團砌,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其中擺放石柜,藏《寶訓》、《實錄》。重新譽錄的《寶訓》、《實錄》,書帙大小,依《通鑒綱目》,每目1冊,厚薄適勻。每朝為1柜。而祖宗御容,另行修飾景神殿珍藏。
? ? ? 1541年俺答汗開始犯邊? ? ? ? 從嘉靖二十年(1541)開始,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屢次入侵明邊境,給邊疆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嘉靖二十年(1541)九月,俺答汗偕兄長吉囊率韃靼兵入侵山西,在大同、太原等處肆意劫掠人畜財產。翌年閏五月,俺答汗愿意明朝修復關系,主動派使節石天爵到大同要求明政府通貢互市 ,保證“永不相犯”。大同巡撫龍大有為了請功獲獎,誘捕石天爵,并磔殺于市,傳首九邊,而且還懸賞“擒殺”俺答汗。俺答汗聞訊大怒,在同年夏六月糾合青臺吉、咒剌哈、哈剌漢以及大同叛將高懷智等各率兵數萬,經朔州,破雁關,分掠沁州、汾州等地。至七月,俺答汗率部共劫掠10衛、38州縣,屠殺邊民約20萬人,焚毀軍民房舍8萬多間,踏損稻田幾十萬頃,殺死明軍副總兵張世忠等多人。自此,終世宗一代俺答汗一直為禍北邊,成為明朝一個心腹大患。
? ?? ? 1544年嚴嵩升任首輔? ? ? ? ? ? 嚴嵩(1480~1567),明代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進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兼禮部尚書。他一味獻媚明世宗,竊權奪利,誅殺異已。嚴嵩擅長撰寫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詞”,因而受到皇帝的寵幸。他勾結道士陶仲文進讒言,排擠首輔夏言。因恨翟鑾資歷在其上,他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暗令言官彈劾翟鑾父子在考進士時作弊,至翟鑾被削職為民。九月,嚴嵩升任首輔,大權獨攬,被稱為“青詞宰相”。他年過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廬,未曾一歸洗沐,明世宗稱贊其勤奮,更加信任他。嚴嵩以兒子嚴世番和義子趙文華為爪牙,拉攏錦衣衛都指揮陸炳,操縱朝政十余年,權傾朝野,為所欲為,弄得政治極為黑暗,邊防松弛不堪。
? ?? ? ? 1550庚戌之變? ? ? ? ? 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韃靼部俺答汗聚眾10余萬,大舉南犯大同。宣大總兵咸寧侯仇鸞驚慌失措,以重金賄賂俺答汗,乞求俺答汗轉攻他處。八月,俺答汗移兵東去,向薊州進發,以數千騎兵進攻古北口邊墻。另派一支精干騎兵從間道潰墻而入,繞出明軍之后。明軍腹背受敵,全線崩潰,俺答汗旋即統大軍直趨通州,分兵剽掠昌平,進犯天壽山諸皇陵。京師宣布戒嚴。在俺答汗兵臨城下的緊急時刻,世宗詔令諸鎮將帥統兵勤王,委命仇鸞為“平虜大將軍”,節制各路勤王兵馬。兵部尚書丁汝夔問首輔嚴嵩退敵之計。嚴嵩害怕出戰失利,戒令諸將不要輕舉妄動。仇鸞到東直門觀望,任由敵軍在城外自由焚掠8天。九月,俺答汗兵剽掠大量金銀財物、牲口和人口后由白羊口(今北京延慶西南)從容出塞。仇鸞奉命追擊但被擊敗,最后殺死80多個平民,割了他們的首級冒充殺敵報功。由于這一年是庚戌年,史稱“庚戌之變”,充分暴露了嚴嵩當權誤國和明政府的腐敗無能。? ?
? ? ? ? 1552年 倭患日烈? ? ? ? 明代倭患自洪武二年開始。當時日本處于南北朝分裂時期,在內戰中失敗的武士以及一部分浪人和商人得到西南部一些封建諸侯和大寺院主的資助,經常駕馭海盜船只到中國沿海武裝掠奪騷擾,史稱“倭寇”。明初國力強盛,重視海防設置,倭寇未能釀成大患。嘉慶年間,政治腐敗,邊防松弛,加以東南沿海工商業發展,一些富商和海盜商人如王直,徐海等與倭寇勾結劫掠,致使倭患愈演愈烈,禍殃沿海,危及漕運。及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浙江巡撫朱紈因抗倭反遭誣陷革職,倭寇之患日烈。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倭寇連年掠劫東南沿海,生靈涂炭。明政府腐敗無能,軍備不修,對倭患束手無策。
??????? 1555張經大敗倭寇反致死? ? ? ?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總督張經、副總兵俞大猷大敗倭寇于王江涇(嘉興北)。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明世宗采納給事中王國楨等人請設總督大臣的建議,任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兼右副都御史,總督南直隸、浙江、山東、福建、兩廣軍務,專事剿倭。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盤踞柘林(今上海市奉賢縣南)的倭寇會合新倭4000多人突然進犯嘉興府。張經調遣的兵將齊集,遂派參將盧鏜督領士兵水陸夾擊。倭寇敗走王江涇。在王江涇,倭寇受到俞大猷、彭翼南和彭藎臣各部的前后夾擊,被斬1980多人,焚溺而死無數,殘部逃歸柘林堅守不出。張經、俞大猷令明軍火燒柘林,倭寇倉惶駕船逃遁。王江涇大捷是明軍搞倭寇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被稱為“自有倭患來,此為戰功第一”。王江涇大捷后,張經反被嚴嵩、趙文華和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陷害入獄致死,俞大猷也被借故逮捕入獄。嘉靖時期的政治之黑暗可見一斑。
??????????1562年嚴嵩被貶???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內閣首輔嚴嵩被勒令辭官,其子嚴世蕃被捕入獄。嚴氏父子當權之后,一味獻媚世宗,恃寵專權,排斥異已,殘害忠良 。同時賣官受賄,遍引私人,致使四方官員爭相行賄,且貪得無厭 。特別是在執政后期,由于侵吞軍餉,使戰備松弛,東南倭禍和北方邊患更為嚴重,而賦役日增,災害頻繁,天人怨恨。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之后,世宗對嚴嵩更為不滿,而對大學士徐階更為信任。方士藍道行與嚴嵩有矛盾,利用扶乩的機會,以仙人說法指嚴嵩父子是奸臣,明世宗遂有意罷免嚴嵩。御史鄒應龍得知明世宗意圖,在徐階授意下,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十九日上疏彈劾嚴嵩父子索取賄銀,賣官鬻爵,廣置田宅,請斬嚴世蕃,罷免嚴嵩。明世宗遂以嚴嵩放縱嚴世蕃有負國恩,令其辭官還鄉,并下嚴世蕃及家奴嚴年于獄中。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嚴世蕃被處。嚴嵩被罷黜為民,寄食墓舍,死于隆慶元年(1567)。
? ? ? ? 1564年蕩平倭寇? ? ?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流寇 海衛(今莆田縣平海),四出騷擾,成為福建大患。朝廷命俞大猷、戚繼光為剿倭總兵官和副總兵官,會同廣東總兵劉顯剿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俞大猷、劉顯合殲駐守在福清的倭寇。同時,戚繼光率戚家軍由浙江進入福建,與俞、劉并分三路攻平海衛。戚家軍由中路首先攻入,劉、俞左右夾擊,殺敵2200余人,收復興化。戚繼光因此升為都督同知,代俞大猷任總兵官,俞大猷則被兩廣總督兼巡撫薦位廣東總兵官,負責剿倭。嘉靖四十三年(1564)二月,戚繼光再次在仙游、同安、漳浦等地大敗倭寇,斬獲無數,余寇逃至海上。福建倭患漸次平定。同年六月,俞大猷在惠州海豐,斬殺倭寇1200余人,取得“海豐大捷”,迫降勾結倭寇 。十二月,廣東勾結倭寇得盜首邱萬里被擒。自此,倭寇受重創而去,侵擾浙閩粵等沿海一帶20余年的倭寇之患漸告平息。
? ? ? 1565年葡萄牙人請求入貢? ? ? ?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十七日,占據廣東壕鏡(即澳門)的葡萄牙人啞喏喇歸氏,向明政府請求通貢入市。早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佛郎機(葡萄牙人)商船以避風為由,請求借濠鏡地暴曬水漬貢物,得到海道副使汪柏的許可,在壕鏡搭起棚逢數十間。次年,佛郎機冒用他國名義請求通市,汪柏受賄應允。從此,佛郎機商船“照例抽分”,而佛郎機人也開始建造磚瓦石屋。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壕鏡的佛郎機人已過萬。嘉靖四十四年, 喇歸氏 ,請求通貢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