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搜索幾本關于茶文化的書籍看看,關鍵詞的緣故,就被這本名叫《三杯茶》的書吸引了,真是天大的巧合,公司的名字也叫“三杯茶”,所以便毫不猶豫地借閱過來。
這是一本用“三杯茶”進行情感比喻的,關于個人紀實和記事的故事書。書作者之一,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葛瑞格?摩頓森,他憑借此書與村上春樹分獲2007年第11屆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全書以時間記敘順序,講述了他特殊的人生經歷,他與巴基斯坦朋友的摯熱真情,內容加上了略微的文學修飾,塑造出了一個有如英雄般的人物形象。然而,之于故事內容之上的奉獻精神、博愛之情,卻是此書傳遞給人們的正能量,也許故事略有虛構,以至于這種與紀實文學打擦邊球的形式一直為許多人所詬病,但是,回歸到故事本身,葛瑞格?摩頓森和他的家人、朋友以及國家所付出的努力代價,更值得我們學習。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爾蒂人交朋友的方式。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
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賓客;
第三杯茶,你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愿意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摩頓森原來是個登山家,1993年為了紀念早逝的妹妹,展開了攀登世界第二高峰喬戈理峰的旅程,卻發生意外,與隊友們失去聯絡,只留下他一人,沒有水也沒有食物。科爾飛村居民拯救了他的生命。當地的居民生活艱困,糖是如此稀少珍貴,他們卻為他煮了甜茶,使他的身體得以康復。此后,從第一杯茶到第三杯茶,從陌生人到愿意以生命守護彼此,“三杯茶”代表的是他們之間珍貴的信任,更是一生的承諾,也是一個旅人改變世界的開始。
然而,摩頓森發現,村落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活不過一歲生日,最近的醫院得走上一星期的路,孩子們最大的愿望,是一間有屋頂的學校。在寒風里,當地小孩只能跪在戶外霜凍的土地上,或坐在臟污的泥地上上課。村民窮到沒錢聘請老師。摩頓森于是承諾,他一定會回來為他們辦所學校……
在過去的十二年,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六十所學校陸續成立,最特別的是,這些學校讓原本無法上學的女孩開始接受教育。摩頓森守護妹妹的信念,改變了一群女孩的生命,是她們不再藏匿于面紗之后,有勇氣面對世界,甚至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當我們懷疑,一個人的力量是否真的能改變世界時,摩頓森做到了。為了堅持理想,即使受到戀人的遺棄、社會的漠視、巴提人的拐騙,即使與妻兒分隔兩地、被軍閥囚禁,即使遭逢美國911事件、美國轟炸阿富汗,在悲傷、沮喪、孤獨與濱臨死亡之時,他從來沒有遺忘他的承諾,他愿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
《三杯茶》在講述每一個故事之前,都會引用一句名言來表述思想,這些思想,即是摩頓森所有歷程的領悟。書中的摩頓森講到,在他年輕的時候,他總是壯志滿懷地要去征服每一座世界高峰,他一直在追求高度,卻從未放眼看看山峰上的美景,直到他被困冰川、被救下的時候,才發現一切如此美麗。
這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或許正是善良的人心,當我們靜下來時,應該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執著地堅守內心的信念。也許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這僅僅是也許,你從未曾嘗試,很多事情從來就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前提是,我們是否有改變這個世界一點點的決心和真心,是否有足夠的善良去回應那些即將變得美麗的一切。?
文丨孔小樂
原創文字,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