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麥子黃了,該收割了”。一天下班,母親對我說。我深知每年到這個時候總會上演人與天賽跑的游戲,尤其今年雨水多,耽誤了收割時間,會遭受損失的。我也沒猶豫急忙對她說:“你趕快回吧,孩子我來接送,周末我再回來幫忙。”第二天早上,天剛亮,也就6點鐘吧,母親已經收拾東西去坐車了。
本來我打算周末送她回去,一起收割小麥的,但從她那焦急的心態可以看出,這不能耽擱。最近一段時間愛下雨,加劇了母親的憂慮。早在上個月,記得那天是農歷四月初八,天下著毛毛細雨,母親已經開始發愁了,因為那一陣子正值油菜收割,家里也種了些油菜,即將成熟。母親相信一句俗語,大致意思是說如果四月初八下雨的話,即將到來的收割季節雨也會多。正因為篤信這個,使她對后面的收割時節的天氣狀況更加擔憂。我卻不以為然,告訴她這有個概率在里面,不能全相信,但她不容易被說服。這一陣子,她格外關注天氣情況,在電視上錯過天氣預報的時間,會讓我在手機上給她看。我也會安慰她,咱們地不多,兩下就收完了,沒必要擔心。
母親忙著回家收割小麥,是她對莊稼懷有深厚感情的體現。農民辛辛苦苦播種,都想來年有個好收成。至今,那年吃“甜面”的經歷我還記憶猶新。大約是我上小學時,那一年也是小麥收割時節,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連陰雨,眼看著麥子成熟了,卻沒法收割。大家很著急啊,望天興嘆。沒有別的選擇了,白天下雨,晚上干,硬是把麥子割回去了。即便是這樣,還是一大部分麥粒出芽了。面磨出來以后,因為粘性太大,也做不了饅頭。母親索性用那些面做糖糕、糖餅,那些富含麥芽糖的食物,起初吃起來還不錯,可后來就吃不下去,太甜太膩了,于是剩下的都喂豬了。他們深知,這個時候必須和老天搶飯吃。
母親的收割情節,是對顆粒歸倉的期盼,它伴著我們的成長,換來了一年年的香甜的白面饅頭,帶來了年年的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