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部門里公布了今年所有人橫向項目的完成進度情況,一個15W的數字一下子吸引了我,按照任務分配,該同事年初認領的是2W,可是最終遠遠超額完成了既定指標,要知道橫向項目的完成并不容易,特別是對于人文社科專業,沒有相當的資源關系,實打實地完成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如今大家各自都是如何完成的,你知我知大家知,早已心照不宣了。當時我心里大概猜出了這么高金額的緣由,下班回家打開文件一看,果然被我猜中了。只能說,在一個令人無語的制度面前,有的人能夠識時務,不與制度扭著干,然后尋找制度中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充分運用制度特點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說,這樣的人是非常聰明和精明的。雖然在實現的過程中并不坦蕩,但在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情況下,改變思路,變不利條件為有利的機會,也不失為一種在不確定、不可控環境下的生存之道。對比我自己,一直不愿意做這類違背原則和本心的事情,領導不喜歡,自己有時也會陷入無可奈何的情緒中。
其實該同事不是第一個這么運作的人,上半年在崗位晉級考核中,我做評委,就看到一位同事有個8w的項目,并且這個項目也作為晉升條件而打敗其它競爭人員,順利獲得自己崗位的晉級。從那之后,也陸續看到其它人突然提高了自己的完成目標,意圖應該都是一樣的。現在,單位制度設計的效果應該充分達到了。俗話說:最好的激勵是制度激勵,可是如果都是通過非正常方式獲得的種種成績,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單位心理難道就沒有一絲絲不安和羞恥嗎?從大的方面說,對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又有什么積極正面的影響呢?
也許因為我已經年過半百,一直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觀念和做法,但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已經認命了的環境里,要做個堅守誠信原則的人是何等艱難?唯一能夠解放自己的是盡快遠離那樣的環境,眼不見為凈。好在快了,還有三個多月就可以離開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