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躲在家里看戰爭片,居然看哭了,這是第一次。
《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觀影時我并不知道這一點,所以這兩個小時里才一直質疑導演有些煽情,劇本有些扯蛋。
直到劇終,屏幕上出現真實人物的花絮時,我才不可置信地上網查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個叫戴斯蒙德·道斯的男主角,現實里不僅確實有這么個人,而且這個人的事跡要比電影本身更精彩、更傳奇。
這部電影只講了道斯參戰的一部分英雄事跡,如果全部拍出來,估計觀眾都會不相信的。他是一個不愿意拿武器上戰場的軍醫,即使面臨被告上軍事法庭,有可能余生都在監獄里度過;即使被戰友們各種不理解,及嘲笑、諷刺和侮辱;即使在殺人不眨眼的戰場上,他和戰友隨時會被敵人一槍崩了,自己卻毫無還手之力……他仍堅定地堅持這一原則。
神奇的是,他雖然沒有在戰場上殺死過一個敵人,卻也沒給戰友們帶來過麻煩,反而在所有士兵都撤退后,冒著敵方瘋狂的掃蕩和我方接連不斷的船炮,憑一己之力,救出數十名受傷的戰友。而他在槍林彈雨中忙活了十幾個小時卻毫發無傷,只是疲勞到極點。
就算疲勞到極點,精神面臨崩潰,他也是不愿意放棄的。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他對自己說:“上帝啊,讓我再救一個吧,再讓我救一個……”于是,他再救出很多個“最后一個”。我就是在這時落淚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奇跡,這還是信仰的力量。
電影結束于道斯受傷了,正用擔架從鋼鋸嶺送下來的途中。聽說現實里,他的故事并沒有停止。“在被擔架抬下去的路上,道哥自己滾下擔架,因為發現了另一個傷員,他要把擔架讓給戰友,然后自己走回急救站,此時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塊彈片,路上還被日軍狙擊手打了一槍。”
這個從不拿槍的英雄,這個要求周六要做禮拜不工作的軍醫,是唯一一個獲得榮譽勛章的拒服兵役者。
道斯的故事不僅精彩還傳奇,確實很吸引人。不過讓我為之震顫的,還是信(xin)仰(nian)的力量。如果道斯只是在軍訓時不愿意拿槍,我最多覺得他有點酷而已。可是在戰場上,隨時面對自己和戰友的死亡,他還能堅持不拿槍,那絕對不只是有點酷而已。一個人的原則性強到這種程度,不僅可以讓他脫穎而出,更可以引導他成就一番事業。
當然,這個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
早前我看過一本都市小說《三個人的天堂》,也不完全算是小說,因為里面寫的故事是真實的,講的是一家三口日常而幸福的生活。故事里的女主角就經常說:“我有一個信仰,這個信仰與宗教無關,我信仰愛。”
她跟道斯是有相似之處的,道斯有了信仰之后,做到了知行合一,行動上絕對是嚴格執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信仰。這才有了他的傳奇。這個女主角,她也如此,她用行動、語言向家人、朋友、同事表達愛,常常給身邊人帶來笑容與快樂,這才有了那本書的原型,這才有了讀者對她的喜愛。
還是說個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吧,喬布斯——那個創立蘋果公司的人還記得他嗎。他也是一個有信仰且踐行到底的人。于是才有了他的傳奇人生,才有了iPhone這部目前最好用的手機。
說起來,他們還是個行為藝術家呢。有信仰是一回事,有信仰踐行了又是一回事,有信仰長期地踐行下去,就成了行為藝術家。
我常常想,這些有信仰的行為藝術家們,一定是能夠在冥冥中感受到內心的指示,所以他們才不會迷路,所以他們才總能夠勇往直前,直達目的地!
當然,美國軍方最后選擇尊重道斯的信仰也是關鍵,否則他連戰場都沒上就得在監獄里度過余生了。那么,美國也就要少了一個英雄了。所以,尊重信仰,也是很有必要的土壤,在這些土壤里才能生長出出人意料的好苗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