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城到另一個城,從認識的熟人到重新開始的陌生人,孤獨的人每次都能夠很好的應付這些事,一個人悄悄關上柴門,心里默默的跟所有認識的親朋道別,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馬車上,看著自己寫的文章,一個人去客棧打間住店,一個人開始一個人的……
孤獨的人很好混社會,他們可以在眨眼間就抹干凈眼淚,強顏歡笑的去面對向他背后走來的路人,也可以從容的去面對,一群朋友在前面高興的討論著話題,而他在后面與其他人漸漸拉開了不小的距離。孤獨的人走在路上不會害怕沒有同伴,他喜歡這樣,與人同行反而會讓他感到拘束,倘若不與人交談,會顯得不是很友好,孤獨的人不善言談,交談的話轉眼間話題就潦草結束,不尷不尬,又尷又尬。
孤獨的人寧愿一個人走在路上,路有靈性,是能夠懂他的,尤其是鄉間的土路,松軟柔和,穿上一雙老人做的布鞋走在上面,孤獨的人的腳能夠長在上面,走個不停,大自然的土路頗具靈性,每一次腳掌落在泥土上時,泥土就潛移默化的進行一次按摩,不似城市里的鋼筋水泥路面,走起來生硬死板,不給腳掌留下一點寬容的余地。
孤獨的人喜歡土路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的謙和,走在上面不會發出什么聲響,不似那柏油水泥馬路,走起來噠噠噠的響聲,好像是在無時無刻的炫耀著什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孤獨的人總是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路上長著野草,偶爾還有幾朵野花,孤獨的人會去欣賞,那河畔旁的一朵野花,遠處成群的花叢他不去看,卻總是能從那孤芳自賞的野花中尋覓到見地,孤獨的人看著那隨風飄動的野花,好像是在看自己,可是任那風吹雨打,野花的根早已經深扎泥土,哪里會被狂風所擺布。恰似孤獨的人行走在江湖間歷經磨難,雖然偶爾遭遇挫折和風險,但總是能夠在一顆堅定的內心的保護下禹禹前行。
孤獨的人最能忍受孤獨,最能從孤獨中尋找樂趣。一代大師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里的三重境界里無不體現出一個孤獨的人的孤單境地,尤其喜歡第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在一個秋風蕭瑟,黃葉卷地的環境下,孤獨的人懷著一腔熱血下定決心獨自前行,頭戴褐色蓑笠,身背三尺長劍,一襲打著布丁的粗布長衫隨風飄起,孤獨的人不會被流言所打斷,路在前方,心之所向,一往無前!
孤獨的人喜歡泛舟夜行,其實他并不急著趕路,也可能早已經在白天好好的睡了一覺,就為了夜間在江上的美景,孤獨的人早已經跟船家商量好,租了他的船,夜晚劃到對岸,篙撥水動,水推船行,船漾波紋。皓月當空,月光灑到水面,波光粼粼,孤獨的人打開酒葫蘆狂飲三大口,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醉了就躺倒船上呼呼大睡,待到天微微亮,太陽探了探腦袋露出霞光,樸實的船家撐到了岸,孤獨的人拘起一捧江水,胡亂擦了擦臉,走到岸上沖船家揮一揮衣袖,隨后轉身目視前方,眼神堅定,濃密而又粗糙的胡子還沾著水珠,就這樣孤獨的人又開始了下一段江湖。
孤獨的人雖然孤獨,但消息靈通,他也喜歡去小酒館里叫上一盤醬牛肉,花生米,再來上一斤白酒,一人自斟自飲,聽著鄰桌的江湖人談論著江湖事,在那里坐上一個下午,江湖上的事情他已了然于胸。
偶爾遇到一個懂的多的老哥兒,他也會拉上人家過來喝上幾杯,再叫上幾壺好酒,自己先干三大杯為敬,江湖人豪爽,一見這兄弟爽快,老哥兒也高興,不一會兒孤獨的人想知道的信息就從酒里出來了。孤獨的人判斷著這些信息,思慮著下一步,他的江湖該是在哪里?
孤獨的人也會時常思念家鄉,有時對著月光擦拭身上的長劍,長劍鋒利無比,寒氣凝霜,像是那藏著廣寒宮的月亮。孤獨的人這時候看月亮是清冷的,夜色是傷人的,無數個凄冷的苦夜中,他也會懷念家中的老人,屋后的古巷,那無數次他魂牽夢繞的家鄉,自從他離別多年之后,再不知該會是何模樣?
于是第二天孤獨的人收拾好行囊,整理好衣裳,踏上那回鄉的旅途,背上的長劍在發著喜悅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