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辦公室給媽媽打電話,說好中午去家里吃午飯。放下電話,辦公室里紛紛說起多長時間去看望一次父母的話題來。
我與父母同住在一座城市,我每周去探望一二次。小徐父母在市郊縣,她每月回去一次。小柏的家遠在四川,七十多歲的老母親與弟弟在成都居住,他孩子明年高考,他已經近三年沒有回去過了。
我們說起,網上曾經流行的一個親情公式:你每年回家的天數乘以(90歲-父母年齡)=你陪父母度過的僅有天數,以這個公式來計算,我們總共還能跟父母團聚多少次呢?
我們仨個人的父母都在七十五歲左右了,如此計算,我還可以與父母相聚的次數在780次左右,相當于二年時間,小徐是180次,而與老母親相隔遙遠的小柏只有10次左右……小柏說起每次回家時,與弟弟去父親墳前祭掃,只要一張嘴說出:爸,我來看你了!便會淚流滿面。今天說到這個話題,他不禁眼圈又紅了起來,說明年孩子高考結束了,一定要回家看看老母親了。
我沒有遠離父母的經歷,但我也想起了幾年前公婆與探親返程的女兒分別時的情景。小姑當兵轉業隨丈夫去了遼寧錦州,也是每二三年回來一次,每次呆上個一星期、十天的。那次,又到了返程的日子,一早婆婆就忙活閨女愛吃的一桌午飯,吃過飯,一點鐘的火車,收拾好行李箱,穿好衣服,我們準備去送她和孩子。走到門口,平時不善言詞的公公突然聲音哽咽了,我們回頭看時,老人眼睛紅了,低下頭去,他在盡量掩飾著那份依戀。小姑驀地一怔,扔下行李箱,轉身與老父親抱在一起,自己也哽咽起來:爸,別這樣,我會常回來的……時間到了,再多眷戀也要分開了,去往車站的路上,我們的情緒都有些低落難過。
如今,公公去世了,想起彼年那刻他們父女之間的分別,突然覺得此刻非常理解小柏心酸的感受,令我也不禁雙眼濡濕。這就是親情,尤其對年邁的雙親來說,一生中可以計算出來的相聚,多么難以承受它分別后再一次漫長的等待啊。
不算不知道,一算心發酸,我們都不由的感慨自己還能與父母相聚的次數,都是成年人了,竟都模糊了雙眼。
在我們印象中,父母仿佛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他們仿佛永遠會堅守在自己身后。但你有沒有認真想過,等我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后,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原來,我們曾以為會永遠陪伴著自己的父母,實際上真正還可以相聚的時間卻是那么短,那么少。
真的,與其日后想著如何孝順父母,不如現在就開始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