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踐行畢業總結】第四組踐行情況總結
家長助教:張興亮
一、基本情況介紹
1、大家非常平穩,風雨無阻地踐行。每天堅持打卡,一般在當天晚上完成,最晚在第二天早上7點之前完成。
2、全組共四個家庭,都完成了規定的打卡天數。兩個家庭,30天,全勤;另兩個家庭,27天,也堅持得非常好。
二、家長助教檢視
1、把小組打卡統計放入omnifocus,成為自己每天檢視的一部分。
2、嚴格按照運行規則,對按時完成打卡的家庭標上小紅花,提醒個別組員及時打卡。
3、每天認真閱讀全組每個家庭的當天檢視,必要時給予回應和鼓勵。
4、有時分享一些相關的帖子,培養交流和成長的氛圍。
【90天畢業檢視】張興亮,第4組
#基本情況#
姓名:張為一
年齡:13歲
小組:第4組
90天的目標以及完成情況
始終以早睡早起為目標,改變晚睡晚起的頑疾
孩子的完成情況:
1、早起已經成為孩子的標配。上學期間孩子能夠自己在6:10起床準時起床。自己調好鬧鐘,還自己網購了手表。時間觀念大為增強。
2、早睡還比較困難。雖然目標定在10點,但通常要到11點。這主要是因為初三的作業量比較大。不過,因為有了目標的約束,熬夜的惡習已經擺脫了。
3、為了讓我們的踐行更務實有效,和孩子商量,孩子第二個30天目標定為:早6:10/晚11:00,同時注意提高午睡質量。并和孩子約定,最終目標是達到睡眠9個小時。
父母的完成情況:
1、父母每天按時早睡早起,做孩子的好榜樣。
2、9月1日以來,雖然更忙,但克服各種困難,創造條件幫助孩子早睡早起。
點滴感悟:
1、家庭建設。孩子不是附屬,物子共同營造一個教育共同體。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卓越的親子踐行有了依托。
2、生命教育。人的教育,只有指向人本身,才有意義。
3、情感交流。親密關系不是天然形成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是需要持續互動的。
4、作息習慣。要讓行為持久而高效,就必須形成內在的行為模式,就無須他人喚醒而自動運轉的模式。
5、自主能力。只有生命主體切換到自我意識,才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6、學習習慣。學習行為有一套行為模式,是個人生命目標意識的深化。
7、學習效果。這是個人學習行為累積后的社會評價,會促使學習者持續這個確證的方向前行。
8、英語學習。英語學習既是工具的學習,也是視野的開拓。認識到外語的基礎性作用,孩子會盡量避免外語成為自己的短板。
父母教練總結:
1、正確看待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過程中的波動。一些優秀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時候出現反復,是正常的。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耐心,需要陪伴和鼓勵,千萬不能去指責。想想自己曾經作為孩子是怎么過來的。其實,只要堅持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孩子就會珍像珠一樣越來越耀眼。
2、緊盯早睡早起習慣的養成,帶動孩子其他優秀習慣。為了讓孩子在踐行中沒有壓力,我們全家人只定下一個目標,就是早睡早起。這其實也是解決我們家庭的關鍵問題所在。如果把這個大青蛙干掉了,那么就可以從中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到時候我們可以在此框架下,推進其他微習慣的養成。這樣的人生一定會越來越豐盛的。正是抱有這樣一種心態,我們每天從容地收獲早睡早起,其他許多閃光點都是額外的嘉獎。
下一步目標:
爸爸:每周早上跑步3次,每次3-5公里
媽媽:每天晚上練字帖一張
孩子:每晚10點前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