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躊躇滿志。三年多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于是我光榮的從一名存款小幾萬的有志青年變成一名負債近十萬的落魄青年。七月份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已經窮得只剩下欠款,不好意思再開口向任何人借錢的時候,消沉了半個月,終于痛下決心決定先找份工作。
三年多沒有上過班的我,開始了投簡歷。我想著我可以做以前的老本行找個文職類的工作,但又想著如果我愿意做這樣的工作,當初為什么又辭職去選擇創(chuàng)業(yè)呢?于是最后定位在對自己有所提升和改變的銷售及培訓講師類的工作。面試敲定的第一家公司招培訓講師,他們給了我一份招聘廣告,讓我講一堂課。我膽大的做了個課件,當場講了堂課,結果很容易就面試上了培訓講師。上班前一天,經理找我聊了很久。他說就是看到我膽大認真才決定錄用我。從和我聊天的過程中,他說他看到了我身上有股敢闖和不怕苦的勁頭,看到了我說話的氣場和自信,想到了他年輕時候努力的樣子,所以盡管我經驗并不是特別豐富,但他覺得我的經歷在這個年齡比較豐富,所以他覺得我一定能勝任這份工作。
天知道這場聊天下來我有多感動,這完全是對我三年創(chuàng)業(yè)以來的肯定。如果,我當時依然在辦公室里做個文職類的工作,我今天怎么有勇氣和想法敢講一堂課?如果,我當時沒去創(chuàng)業(yè),走在人群中的我豪不起眼微不足道,經理又怎能從我身上看到敢闖的勁頭和自信的從容?如果,我當時依然做個朝九晚五的小文員,那我的眼界和我的三觀就會比現(xiàn)在狹隘,我的收入也至少會比現(xiàn)在低很多。我突然才發(fā)覺,我三年的創(chuàng)業(yè)雖然讓我在金錢上一無所獲,但我收獲的這些又豈能是用錢來衡量的呢?
我依然不死心的想要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我學到的更多,用業(yè)余的時間規(guī)劃我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家人們偶爾會埋怨我不死心,經常嘮叨的是誰誰誰家的孩子又結婚了,誰誰誰家又生小孩了。我只是覺得每個人對于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選擇和不同的過法,我一直認為青春就是要苦的,狼狽的,北街小巷里的,被打的滿臉是血的。因為正是這些苦的、狼狽的、疼痛的青春才會讓人長大呀。我希望我想起我以后的青春時光時,心里是裝著太陽的,笑容里都充滿著坦蕩的。
我終于明白衡量一個人的成功雖然金錢算很大一部分的標準,但只用金錢這個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未免太狹隘。在低收入的時候應該提高自己的附加值,讓自己變得有價值,當自己有價值的時候,金錢其實是回贈給自己最小的附屬品。
年輕時追求的財富值,總有一天會得來輕而易舉;而那些因為年輕貧窮而產生的用力熱烈,卻不會再來一遍。你應該思考的是,年輕時在你人生所有緯度里,你有沒有徹頭徹尾地綻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