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 V
我想那大概是我八九歲時的事情。有生以來第一次的摘抄作業(yè)。那是語文作業(yè),要求抄一篇800字左右的記事文。
我忘記那本用來摘抄的作文書到底是誰的,總之是一本封皮為紅色的、蠻厚的書。我對這個細(xì)節(jié)記憶猶新的原因是這本書里鮮少有1000字以下的文章。最終我抄的那篇字?jǐn)?shù)雖少但也在900字的樣子。
當(dāng)天的作業(yè)必須做完,否則明天等待我的就是老師的板子。我被揍過一次,因為早晨忘帶作業(yè),那次不僅挨揍還差點被老師攆回家。后來再想,大概是真的沒做,只是自己在漫長的回憶里將之修飾為一件沒帶作業(yè)的冤枉事,以此來美化我甚少有過過錯的童年;否則若是沒帶,爸媽定會送來的,因為那老師的嚴(yán)格,他們也是知曉的。
當(dāng)天的作業(yè)不少,在做摘抄的時候已是晚上八點,這對一個一般九點就要睡覺的孩子著實已經(jīng)很晚了。
我翻著作文書,苦悶、煩躁、委屈、難過諸多情緒陸陸續(xù)續(xù)涌上心頭,就像明知道這是一個酸杏子但還是不得不吃的樣子。尤其當(dāng)我翻過一遍也沒找到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后,已經(jīng)涕淚漣漣??吹礁改赣H圍攏到跟前,我甚至放聲大哭。媽媽問我受了什么委屈,我指著一篇文章抽噎著說這啥時能抄完!
幼小的我看著那一翻兩頁的白紙黑字,就像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橫陳在面前。文章這么長哪輩子才能抄得完??!世界上竟然有叫“摘抄”這么變態(tài)的作業(yè)?為什么我沒有一本全是短文的作文書!
媽媽放下洗到一半的衣服,耐心的勸慰我,爸爸掐滅煙頭拿起書尋找著什么。我看著秒針嘀嗒的走,不停的哭。爸爸找到了一篇文章,我卻發(fā)現(xiàn)那字?jǐn)?shù)依舊很多。我仍是哭著不動手,爸爸告訴我先不要看第二頁,先看第一頁,第一頁有五個自然段,每段三行不過寥寥百字左右。媽媽拿起另一只筆,告訴我她會和我一起抄,一段一段的來。
我哭著拿起筆,終于寫下了第一個字,在爸爸的鼓勵聲和媽媽的等待中完成了第一段,然后是第二段......
當(dāng)翻過那頁看著剩下的四個自然段的時候,我忘記了時間,停止哭泣,甚至忽略了父母親的聲音,一筆一劃寫的更從容更工整。那個時候,涌上心頭的不再是害怕和煩躁,只剩下將要寫完的隱隱期待和喜悅。
當(dāng)這篇文章終于抄完的時候,我記得時間臨近9點。父母親的臉上是贊賞和鼓勵,而我沉浸在克服困難的喜悅當(dāng)中。本該睡覺的點了,無比精神。也許那個時候的我并不知道這叫克服困難,跨越挫折。但我真正體會到了完成一件本認(rèn)為無法完成的事情后的成就和自信;甚至記得第二天的交作業(yè)時候的亢奮之情。那天,我交的不是一篇摘抄,而是一份嘗試和堅持。
近段時間在做一些事情,困難很多,問題很多。來自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yīng);對專業(yè)知識的不了解;對應(yīng)用技能的不熟練。當(dāng)我煩躁不安,靜不下心的時候,就會想起這件事,想起父母親那天的鼓勵和指導(dǎo)。并不會啟迪出新的方法和特殊的技巧,有的只是那天的嘗試并堅持完成。
我明白只要繼續(xù)前進(jìn),困難就會無數(shù);我還明白,任何一次的退縮就有可能永遠(yuǎn)失去前進(jìn)的勇氣。一番風(fēng)順的人不常有,一蹶不振的人比想象中多。
好吧,其實道理都是說給別人聽的,對于我自己,我只是又想起了那天作業(yè)之前的苦悶、煩躁、委屈、難過及完成之后的喜悅和興奮。所以,我的堅持和嘗試,坦白的說,不過是想不斷的重溫完成一件事情之后的那種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