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之前HP電影系列赫敏的扮演者Emma Watson與Books on the underground聯合發起讀書分享活動,將自己的書籍放在地鐵中,這幾天你是否在北京、上海、廣州地鐵里撿到了貼有“丟書大作戰”標簽的書?
沒錯,新世相圖書館舉辦的“丟書大作戰”活動最近正在展開,活動旨在推動城市里人的閱讀,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
從上午8:00開始新世相把1萬本書隨意丟在三個城市的地鐵、順風車、航班里面,看看是否身邊有人能觀察到它。
此件活動一展開,許多明星也加入到了這個活動,徐靜蕾、黃曉明也都露了臉,寫了紙條夾在書中。
黃曉明北京地鐵
徐靜蕾和她的星際穿越
張靜初-《我的名字叫紅》
一時間很多明星和個人參與進來,但隨著微博和微信的宣傳特別是很多明星的參與,丟書大作戰這項公益活動點擊率超過1300多萬,但很多人的口吻大相徑庭: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文藝虛榮心而不顧公共秩序的行為,給保潔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還有人調侃:早高峰都人擠人,書往哪里丟?
也有人認為“丟書大作戰”在此時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有可能會影響到乘客正常出行。而蔓延開來的丟書大作戰活動固然是有分享知識的公益目的,但也有廣告嫌疑。認為借明星來做廣告,這種模式在國外尚可,在國內不可取。
對于以上的一些吐槽,我想先說說關于紙張垃圾衛生的問題,縱然書也是紙做的,但比起地鐵,車站那些垃圾小名片廣告強太多,那些早已成為垃圾的紙片沒人站出來制止和吐槽,但今天丟書大作戰一出來了幾千萬人的吐槽,不免讓人心寒。所以圍觀吃瓜群眾不要拿垃圾來說事了。
作為一個讀書愛好者每個人肯定有自己心儀的書籍,心儀的書一般不會輕易拿出來分享的,就像孩子玩過的玩具,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天性,即使放在家里爛灰塵,除非遇到可以分享的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自己,沒有一個人像我們一樣愛他們。
我是這樣想的,玩具終究是玩具,書也是書,看書也反映出一個人的心態,喜歡看書的人肯定非常喜歡看書,就像孩子愛上了玩具,不管玩具玩了多少遍總是愛不釋手。假如你真的在地鐵遇到了一本好書何樂而不為呢?
我承認新世相的營銷和廣告能力,從逃離北上廣到流動圖書館,到今天這個,都是走這個路線——"逃離"不掉真正的苦逼生活,但我大手一揮"說走就走";沒有時間精力耐心去讀書,但我可以在地鐵上通過丟書撿書寫卡片貼貼紙等瑣碎但充滿儀式感的行為yy自己是一個關注內心世界的人。扯嗎?對于不喜歡讀書的是很扯。
但這是針對喜歡讀書的,有人說在地鐵里丟書影響了他們的乘車心情,想問你在車廂里擠車、遇到地鐵口拉廣告的你不心煩你心情好嗎?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對于高大上的文藝范的東西有種天然抵觸心理,在北上廣深你只看到金錢,只看到地位,只看到在地鐵口低頭聊天、看視頻的低頭族,他們只會沒事消消樂,再弄點王者榮耀,到了下一站換個口味抽抽SSR。
感覺這個社會在紛繁復雜的變革中變味了,他們討厭文藝青年,你裝文藝范你就會被認為是十足的傻逼。
可以說這樣的丟書對于他們來說是根本沒有用的,除非你丟了黃金,丟了1萬臺蘋果手機。他們會像發了瘋一樣的追趕。丟書本來是個好事,但我們無法安靜下來,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考慮逃離北上廣深。書非借不能讀這樣的話已經徹底被時代拋棄了,這個一頓飯錢就能買本好書的年代,書籍對于混跡地鐵的人絕非什么稀缺資源。他們會覺得不屑一顧。
其實我們社會并不是缺少的書,是缺少書中那種互相鼓勵,互相傳遞正能量的“紙片”。那些鄙視文藝青年自認為自己博學多才智商120的人,他們天生有種優越感,他們嘲笑文青不學無術,連讀書都是裝樣子。
有人說勤能補拙,書能彌補我們的傻,社會中這樣自認為聰明的人多了就會讓人覺得心慌、害怕,連那些自認為考入985的學生也在自卑的時候,我們的社會真的傻的人太多了,我也承認自己很傻,但這不是我的錯,有的人要說,讀了有什么用?錯了,并不是要考什么文憑,要追求高職業高收入,只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會因為書而改變。
有的人會說:“沒有一種意義應該大于生活本身”。我們大多數不喜歡讀書的人騙自己生活好了,騙自己吃飽了,生活是什么?或許,早沒有人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