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三
(文)黃天琦
一
? ? ? ?“你支持死刑么?”
? ? ? ? 額,這沒事閑扯也能聊這么大的話題?
? ? ? ? 我,不支持吧。
? ? ? ? “為什么?”
? ? ? ? 我有兩個理由,估計都在認識上有錯誤,但因還沒被人指正,我也先暫且這么想。
? ? ? ? “說說?”
? ? ? ? 我說,我習慣將一個人的行為和這個人本身區分開,無論好壞。也就是說,一個人好的地方應該認為他對于事物的認識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因此更容易做出正確的行為判斷;同樣,一個人惡的地方很可能是由于他認識的局限、理解的片面等造成的。人,是這一行為的執行者和代言。所以,犯錯誤的人只是這個認識過程中的一環,不該由其全全埋單。
? ? ? ? 剛好,前天備考英語考試,有個聽力材料里也在探討這個問題。大意是說,人的惡的行為是因為環境讓其變得具有攻擊性了,還說道,“People are good by nature”。我倒是不知道人性本來是不是善的,畢竟,平時逛知乎,刷新世界觀的段子比比皆是。無論善惡,當真不好概括。
? ? ? ? 另一個理由是,2015年看到因投毒最終被執行死刑的林森浩,心里挺難受,但又說不出來什么。當時的想法也是這樣吧,“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果這樣的人不受到處理,那以后還不亂了套?但仔細一想,“殺人償命”這也不過就是一句俗語,有根據么?適應什么樣的社會環境?
? ? ? ? 后來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自稱是一名律師。文章寫道,我們總是害怕一個惡人如果不受到懲罰,那么會影響一群好人,使好人變成惡人。可是,一個做了錯事的人,生活在周圍好人更多的環境中,我們不能將其變成好人么?為什么一定是反向的影響?一個社會的成熟很大程度體現在它的容錯能力上。越是成熟完備的社會,越能容許更多犯錯誤的人繼續生活下去,甚至將他變好。
? ? ? ? 我不懂社會學的許多知識,甚至我都無法完全判斷這位律師是用了哪些領域的知識,但因他的觀點與我一直崇尚的相同,因此一直記著。
? ? ? ? 人性是個大話題,每個個體都是社會網絡中的一個結點,影響著他人,同時也受他人影響。而影響我們的源材料又有多少是真實的?
? ? ? ? 我本以為媒體技術的發展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消息,的確,它做到了。可層層傳播、層層“渲染”,也就越來越失真。像“中關村二小”之類的事件,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也或許,當事人自己也不清楚。
? ? ? ? 我們,真的生活在真相中么?
二
? ? ? ? 小時候,挺迷武俠的。但不愛讀書,看的也就是那些充斥銀屏的電視劇。?
? ? ? ? 刀光劍影,劍拔弩張,不覺著嚇人,挺刺激的。滿滿的,都是正氣。
? ? ? ? 小時候感覺也挺傻的,看完天龍八部,就總以為自己會凌波微步。天天模仿電視里的動作。
? ? ? ? 時值寒冬。
? ? ? ? 東北的冬天總是冰天雪地的,那些年尤其是。一整夜鵝毛般的大雪,白天被路人踩實,就可以在上面打滑。有時,第二天再下點青雪,上了年紀的人就不太敢出門活動。
? ? ? ? 我爸騎著摩托車,我在路上走著。我非要跟他比賽,說我能跑過他的摩托車。
? ? ? ? 他“嘲笑”我。
? ? ? ? 我們開始比了。剛開始他的車速不快,我跟得上,并且覺著很輕松。心里暗自高興。后來,他輕踩了一下油門,車一溜煙,走遠了。我開始急了,腦袋里盡力回憶電視里看到的動作,開始更大跨度地邁左腳、右腳。
? ? ? ? 可是,我哪能追得上車啊?后來才想起來,我連武功的心法都沒學過,就知道一個大概齊的動作。于情于理最終的結局都可想而知。由于用力過猛,沒看好路,一個不小心,人飛出了。臉先著地,可能當時還滑出去得有10多米遠。幸虧雪的摩擦系數小,要不,可能那次之后,我就毀容了。
? ? ? ? ……?
? ? ? ? 我記著小的時候我還問過我媽,“你說,那后山的石壁后面,能不能住著一個得道高人?或許,我站在山頂,縱身一躍,就會有個高人把我救走,然后看我資質不錯,傳給我七十年的功力。”
? ? ? ? 我媽嚇壞了,“我看你是看電視中毒了吧?從今天開始不準再看電視了。”
? ? ? ? “別啊,我不跳……不跳……”
? ? ? ? 現在想想,覺著可笑,哈哈。那時的自己,就開始想著投機取巧。別說那些都是虛構的,就算是在小說的劇情中,每個被傳授的人都不是抱著這樣的目的在跳崖吧。像我這樣心術不正,高人怎么會搭理我?
? ? ? ? 后來上學的任務越來越重,看的也少了。但現在也是把這些老劇時常翻出來看。
? ? ? ? 可我還是想獲得70的功力,怎么辦?
? ? ? ? 估計,也唯有苦練70年。
三
? ? ? ? 語文到底應該學點什么?
? ? ? ? “不是已經出了核心素養了么?”
? ? ? ? 家里留著我小時寫過的很多日記本。或歌頌老師或暢談友誼或感喟山水,不過有時讀來感覺白茫茫的。為什么?
? ? ? ? 我喜歡爬山。小時候站在山頂上,想裝裝樣子,吟幾句詩,隨口便能來幾句剛背誦過的。可那是有感而發么?或者說,有感么?
? ? ? ? 上中學,開始學著編故事。都說作文要感人,那就怎么慘就怎樣編。學的各種手法也在盡量用,什么“欲揚先抑”、“首尾呼應”……
? ? ? ? ?還有一直在網上流傳的那種語文考試題目,“請問,作者說’外面的天正在下雨’,作者想表達什么?”答案基本都是,“渲染了一種悲傷的氣氛”,“暗示主人公的悲劇命運”……
? ? ? ? 后來,有時?學校辦了活動,就被老師要求寫作文。當時沒什么感覺,邊寫邊有感覺,寫完一讀,渾身一個冷汗,“臥槽,這么感人?”然后,又是一驚,反問到,“我是被事件本身感動了,還是被這些文字感動了?這些文字也不過就是以前讀過的只言片語吧。感動來自當時這些文字所在的情景,不是現在的情景,對么?”
? ? ? ? 慢慢地,我發現,講真話需要能力,這不僅僅是一個態度問題。
? ? ? ? 語文要學什么不好說啊,不過,總該培養一下講真話的能力吧。別一寫作文就是屈原投江、司馬遷受宮刑、勾踐臥薪嘗膽,至少我寫過無數次我家的那個湖,就一潭死水,總被我寫成是全區人民的驕傲。我驕傲么?
? ? ? ? 講真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并不容易。當我們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也就在污染這個事情本身。我們讀到的都是經過污染的文字。掌握更多的技巧,用來撥云見日,比用來抓住老師的眼球更有意義吧。區分一句話是事實還是觀點,區分一段文字的認知意義和情感意義,這個目前被重視的程度真的不太夠。
四
? ? ? ? 以前總是趕著元旦前,尋思寫點什么,來當個告別。
? ? ? ? 后來,我一個朋友說,“辭舊迎新不在某個人為規定的日子,而在自身所處的某個刻骨銘心的階段,亦或一瞬間的幡然醒悟,在心里種上一棵會生長的樹,每一天都是辭舊迎新,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
? ? ? ? 我相信她不是在為手懶找借口,也想調侃一句,心里都種樹了,是不從此以后就得改吃土了?
? ? ? ? 開個玩笑。
? ? ? ? 我覺著說的還是挺好的,就一直記在手機里。
? ? ? ? 其實,刻骨銘心的時候也不會太多,有時間的話記錄一下平實,也挺好。
2016年1月10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