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霧滿攔江
(01)
人生路上,有塊拌腳石。
人人都知道,個個能看見——但栽在這塊石頭前的人最多。
這塊石頭是哪個?
(02)
有位大學仔最近很郁悶,說了件事。
這孩子的上一代,有兄弟三人。他父親是老大,下面兩個弟弟。
三弟最有出息。早就帶全家進了城,有產有業,風生水起。
二弟就有點慘,家里揭不開鍋。幸虧大哥做點小買賣,日常照料著。還借給二弟幾萬塊錢,讓二弟蓋新瓦房——事情就這么蹊蹺,二弟爬到屋頂修繕時,失足跌下,摔到半死。
大哥聞訊,火速趕到,把二弟送往醫院,并墊付了醫藥費。二弟妻子,是個沒主見的女人,只知道一味哭泣,全無主張。所以大哥夫妻兵分兩路,一個在醫院照顧病人,另一個在家里安撫弟妹,捎帶給大家做飯。
二弟順利的渡過了危險期。
危險過后,大哥才把消息告訴城里的三弟。三弟聞訊,立即開著自己的寶馬回來,先來到醫院一看,二哥哥已經沒事了,就接了二哥,車載回家。
看到丈夫平安歸來,二弟妹感激不盡。不停的感謝老三。
——這位學生仔說,他假期回家時,正見二嬸在外邊跟人聊天,話語中對三叔充滿感恩之心。不停的說:幸虧老公有這么個懂事的弟弟,否則這個家就算完了。
大學生越聽越不是滋味,說到底三叔所做的,只是用車把二叔接回家。而醫治費用及人手照料,全是自己家在忙碌,三嬸竟對此視若無睹……不唯是他聽著生氣,別人也聽不下去,就有人提醒二嬸:你也別光感激小叔子呀,如果不是你大伯子,這事兒也不會這么容易過去。
大學生說,他看到二嬸嘴角一撇,陰腔陽調的說:還說呢,他們家呀,是有求著我們家,這叫居心不良!
居心不良?
大學生說:當時我差點炸了!
(03)
經歷這起事件的大學生,最終沒炸。
但他悲哀的發現——這世道不公平!
他們家,對二叔幫助最多,但二叔二嬸,并不領這個情。
相反,三叔是向來不管家族事務的。但只要他做一點點事,就會換來感激不盡。
為什么?
這世界為什么這樣?
(04)
其實這個大學生所說的不公平,也是許多人心里的痛——你為朋友披肝瀝膽掏心掏肺,朋友卻拿你的心肝當下水。別人只為他做一點小事兒,他卻念念不忘感恩戴德。
人心,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啦——人微言輕!
——世人是先掂掂你的斤兩,再對你的付出估值。
——你披肝瀝膽掏心掏肺,但自身的社會價值不高,肝肺就只能賤賣了。
——當你不夠強大時,你所做的一切,都被人家低估!
——做得好,那是你應該的,因為你也就這么點本事。但凡有一點點不到位,人家就會立即拉下臉,譴責你的態度,指責你的敷衍。并痛心疾首教導你,讓你學會先做人再做事。
——反之,當你能力足夠強大,在他人心中的影響權重日高。哪怕你只是對大家笑一笑,大家都會熱淚盈眶,感覺你好平易近人。
(05)
這不是世態炎涼。
而是人性的經濟學規律——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們自己,也是這樣衡量別人的。
曾經,有個極慘的創業者,狗一樣的在市場上奔波,到處登門推銷,不斷被人拒絕。正值絕望,忽然間喜從天降,德國那邊有人,邀請他去演講。
德國?竟然知道他?
創業者當時感動哭了。
他流著淚說:是金子,總會被偷光的。
于是收拾行李,興沖沖奔赴德國。
到了德國,登上演講臺,創業者就傻了眼。
——他被邀請到一個巨大的演播廳,足可容納三千人的一個大會場。
但可憐見的,他老兄站在臺上,下面空空蕩蕩,只有邀請他來的兩個人——這倆貨已經盡力了,拼命向德國推薦這位遠道中國的創業者。但是,沒有人買賬,就連旅居德國的35萬中國人,也不來捧場。
尷尬。
尷尬也沒辦法。創業者只好假裝臺下是滿滿的3000人,滔滔不絕開始忽悠——但他的內心,是崩潰的。
事隔若許之年,這位凄慘的創業者早已化鯉成龍。如今德國人再想聽他演講,恐怕得德國總統出面才行——這是馬云曾經的真實經歷。這件事告訴我們,哪怕你字字珠璣,但在證明自己之前,抱歉,公眾是不領情的。
(06)
人,必須要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物有所值!
沒有事業的證明,沒有內心強大的證明,你對自己心血付出的估價,就會與別人構成一個巨大的落差。
(07)
不公之心,不過是心理估價落差所引起。
你越弱小,就越是重視自己的付出——但規律恰好與你的認知相反。
不是社會太功利,而是我們自己的心,是失衡的。
我們弱小時,會極為看重自己的付出——但對于別人,我們卻是毫不留情,始終持以冰冷的價值規律。
當你認識到這一點,智慧之門在此洞開——在臺灣,有個養生村,是個已故的億萬富豪創辦的。養生村里,都是老來無依的可憐人。
其中有個老太太,入住養生村,不吵不鬧,每天呆在屋子里書寫。終于有一天,她寫的這本書出版了——《巨流河》!
此書一出,天下皆驚。世人才驚訝的注意到低調而優雅的女學者,齊邦媛。
記者蜂擁趕來采訪。優雅的齊女士,卻落了淚,說:我好慘,我這一輩子,都沒有話語權。
……不是吧,你這么大牌的作家……大家萬難置信。
是真的,齊女士解釋說:我雖然在臺大教書,好歹也是個教授——但我直到退休,都沒有自己的書房。
此事,男人聽了會沉默,女人聽了會流淚。有多少偉大的思想,卻如齊女士這樣,為苦難的生活所埋沒?如果不是已故的富豪創建這個養生村,給了齊女士一張書桌,這世界豈非錯過了《巨流河》這樣的經典?
(08)
太多的人,思想有,才干也不缺,單只是少了個發聲的平臺。
只因人微言輕,讓這耀眼的光華,就此湮沒。
——每個人,都有權力讓這個世界,聽到你心中的聲音!
(09)
人微言輕,你的才干、付出與努力,遭到他人的殘忍無視。你該怎么辦?
白巖松說: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啦!
公眾是無辜的,你需要智慧。
(10)
白巖松初入職場時,初生牛犢,有許多好想法。
但人微言輕,當他說完之后,領導翻個白眼:老生常談,下一個。
你……白巖松急了:這是智慧的火花,怎么說是老生常談呢?就不顧一切,上前和領導大吼大叫。
同事勸他:小白呀,做人不能太小白。人是直的,路是彎的,你得學會拐彎——要學會管理領導,讓領導接受你的想法。
還有這辦法?白巖松震驚了:在學校時,老師好象沒講過這個……沒講過也沒辦法,白巖松就開始用心琢磨。他很快找到了極巧妙的辦法。
再跟領導說話時,他不再直接捅過去:領導,我有個好想法……而是這樣說:領導,你上次說的想法,我覺得真好。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他把自己的想法,硬說成是領導的,領導一糊涂,就批準了。
再有,他拿方案時,一定會給兩個選擇,選A或選B,讓領導戴上眼鏡慢慢挑。結果領導又上套了,忘了除A方案與B方案之外,還有CDEFG等無數方案。
于是白巖松破圍而出,獲得了施展才智的空間和舞臺。
(11)
孔子說,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弱小的人心理脆弱,總渴望通過慘烈的付出,獲得他人認可。但公眾認知只遵循價值規律,只認德。
所謂德,正如太陽劃過天空,雖光耀萬物,但卻非太陽本意。強大者只為實現自我,從不需要任何人的感激——只有當你不再需要這些,才會獲得!
所以開篇故事中的二嬸,絕不會感謝大伯一家的付出。因為大伯一家尚未證明自己,而三叔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所證明,所以才換得二嬸熱淚盈眶。你對這個故事的誤讀有多大,你距離智慧就有多遠。
(12)
證明你自己。
人生不過是個自我證明的過程。你到底有多大價值,能發多少光,散多少熱,這事不能拿嘴說,必須要讓別人切實的感受到。
然鵝,正如聲音的傳播,是靠空氣。失去空氣,就失去聲音。自我價值的證明,也需要你身邊每個人的協助。失去協助者,你就沒事業可言。
——所有人都試過這樣做。
如白巖松那樣,殺出重圍的是少數。多數人遭受到了拒絕。
從此陷入消沉,萎靡頹廢,抱怨人心不古。
其實人心古古的。學習此前的成就者吧,對于這些冷眼與拒絕,當然要選擇原諒她們啦。如果你曾被拒絕過,絕不是什么世人嫉妒或是居心叵測,而是你的方法有問題。
人性如驢,要順毛捋。
世心祟德,大道無我。
要證明自己,悶頭傻干是不行滴。先要做到心平氣和,恢復自己的空明心境,而后看這如潮水般汩汩流淌的社會,看社會激潮中上下翻涌的人心。陽明先生說,人心如星空高懸的太陽,只是有些朋友,他們的世界烏云遍布,遮住了自己視線。但哪怕這世上最愚頑之人,于他們的狂亂情緒之下,也仍然有著不凡的良知。所以在世人諸多不合情理之下,往往潛伏著智慧的種子。只不過弱小的人經常會曲解現實,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預期的評價。但凡事都有個過程,在你證明自身價值之前,還需要做到潛龍勿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馬云不是一天吃胖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美好人生,必須要遵循人性的規律與節奏,不急不躁,不溫不火,不斷調整自我認知與固有人性的契合度,方能行穩致遠,迎來絢麗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