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言教育有章可循,如果教法得當,寶寶的語言能力會發展得好一些。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還是一種心智能力的反映,語言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人發展智力,發展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語言智力高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占優勢的,可以說語言智力是第一智力。
2. 大腦理論:聽覺腦區:寶寶一般5-6個月就開始分辨聲音了;鏡像神經元:讓小孩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布洛卡區的作用:把我想說的話說出來;威爾尼克區的作用:理解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大腦區域的作用不同,發育也是有先后。
3. 語言發展基本規律:寶寶個體間的差異比較大;學說話的能力和遺傳關系挺大的;男孩比女孩的語言發展能力晚一些。
4. 0-1歲是學習發聲的階段,2到3歲是寶寶學習口語的關鍵期,當寶寶掌握詞匯量達到50到100個詞,會制作由兩個單詞組成的復合詞。當寶寶詞匯量達到1000字左右時,句子結構就朝復合句發展。寶寶7-8個月是吸收詞匯的第一個高峰期,接收語音到達一定量,就會出現表達欲,表達語言的高峰期是1歲3到4個月。
5. 教寶寶學說話的基本方法:用各種各樣的語音刺激寶寶;多聽音樂;多讀繪本;多看圖片;多玩問答游戲;一歲半后多跟同伴交流;少看電視。
6. 針對不同月齡,具體的語言教育方法:
A. 0-3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在積累感受,學習發音,觀察表情,通過大人的發音,判斷音節。寶寶需要聲音信號的輸入,父母的表情動作可以相應展現。寶寶會認識到語言是件重要的事情,會有習得語言欲望的產生,會無意識發一些單音節,有時候還會模仿尖叫,會咯咯笑。當寶寶無意識說“啊”,媽媽可以反復夸張地說“啊”。
B. 4-8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發連續的音節,例如:媽媽,爸爸,不過還是無意識的發音。父母可以訓練寶寶尋找聲源,比如指著大門,說門鈴響了,寶寶就會慢慢理解,記得多給寶寶鼓勵。
C. 9-12個月:這個階段是寶寶學說話的萌芽期,可以給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寶寶剛開始是說疊詞,除了會發音,還進入了理解環節。可以教寶寶拍手,搖頭,配合著動作。一般小孩是先說爸爸,再說媽媽,先說奶奶,再說姥姥,這是由小孩的口腔肌肉發育造成的。這個階段,可以繼續訓練文字符號和物體的關聯性,比如,問寶寶水壺在哪,讓寶寶找水壺。
D. 1歲到1歲半:這個階段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強了很多,但是表達比較慢,屬于短暫沉默期。可能有些媽媽想,我的小孩怎么這半年語言沒什么進展呢,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這個階段可以教他認識身體的部位;唱兒歌;引導寶寶給喜歡的玩具起名字,引導孩子表達四個字的詞組,比如:媽媽抱抱。
E. 1歲半到2歲:這個階段是語言爆炸階段,也可稱為雙詞語階段,這時候寶寶會說否定句,也會說重疊音,寶寶基本能聽得懂話,聽懂指令,例如:把這個拿給爸爸,這個拿給媽媽,寶寶很樂意做的。父母可以嘗試多說一些復雜句,也可以多展示圖片。
7. 2歲到2歲半:這個階段是電報局,簡單句,疑問句的高峰,寶寶還很喜歡重復媽媽說話的結尾,也是寶寶問為什么的高峰,多保護和激發寶寶的求知欲。
8. 2歲半到3歲:這個階段寶寶一般會出現對繪本的癡迷,父母可以培養其讀書的興趣,寶寶的言語越來越豐富,是個小小的辯論家,語言邏輯性更強了,父母會感覺他像個小大人一樣。父母多做聽眾,多耐心一些。
9. 社交腦區是語言腦區的啟動盤。研究發現,電視和廣播中的對話,對寶寶習得語言并沒有明顯的作用,寶寶們只對真實生活中有社交性,有互動性的場景有感知。有些媽媽喜歡給寶寶用手機播放故事,會覺得對寶寶語言有幫助,但學語言是在互動中進行的。雖然有時候你驚奇地發現寶寶還會背廣告詞,但這個是寶寶的記憶力在起作用,語言腦區其實并沒有得到訓練。研究還發現,如果家里有個非常愛說話的養育人,寶寶的語言發育一般比同齡人更快一些。
10. 一歲前后,可以輸入奧爾夫音樂,利用音樂,助力語言發展。第一,可多做音階訓練,對寶寶的演講能力有幫助。第二,也可做通感訓練,這跟想象力關系很大,例如給寶寶做撫觸時,可以邊做邊說,讓寶寶的聽覺和觸覺一起輸入,容易產生通感的感覺。第三,節拍訓練,例如:父母通過唱的方式:寶寶寶寶在哪里,寶寶寶寶在這里,寶寶站起來,問聲好。其實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寶寶會用節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