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關鍵字涵蓋,標題便變成了這樣。剛接觸人像攝影不久,就有朋友陸陸續續地問我推薦機子。偷懶是我的本性,分享是我的樂趣,這里索性把一些見解整理出來。文章有點長,如果不想看完的話,直接拉到最后,記得點個喜歡。
買相機干嘛?
現在的手機拍照越來越強大了,其成像質量早已能滿足我們大多數人的需求。然而,成像質量不代表一切。手機拍照有個永遠的痛——拍人像時無法使背景虛化。這個短板,不僅過去、現在,而且我覺得未來幾年也無法彌補。盡管搭載雙攝像頭的iPhone 7Plus聲稱能拍出背景虛化效果,但這種通過軟件虛化的小伎倆一出圖就會被觀眾識破。所以,大部分人想要一臺相機是為了拍出手機拍不出的效果——背景虛化。拍人也好,拍景也罷,總之,請幫我把背景虛幻掉,我喜歡這種感覺。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器材。
選擇哪個品牌
市面上有好幾個熱門的相機品牌,許多人可能會糾結該買哪家的。在我看來,差不多的價錢,你買哪家的都能拍出你想要的效果。但,品牌依然重要,因為它決定你以后的選擇。第一臺相機,只要配個人像鏡頭,肯定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這種震撼使得你信賴這個品牌,在你打算升級設備的時候,你會更傾向于選擇它。至于選擇什么品牌,我不想多舌,但人像鏡頭一定不能少。入門的人像鏡頭大概是700-2000不等。
微單還是單反?
對于入門,這主要取決于你的“承重”和“預算”。如果你愿意承重,而且預算不多,你可以選擇佳能或尼康的單反搭配一個同品牌的 50 1.8 鏡頭(50mm的焦距,1.8f的光圈,最常見的入門級人像鏡頭,性價比極高)。這樣下來,全新一套也就4000左右。我有個朋友,用的就是佳能的750d + 50 1.8人像鏡頭,還出了不少片,接下來他打算升級到佳能5D3。
我是能輕則輕的人,所以我之前用的是索尼的微單a6000。那么,單反到底比微單重多少呢?這里有具體數據:
- 索尼微單a6000機身重286g;
- 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2機身重582g;
- 佳能單反750d重520g;
- 佳能全畫幅單反5D3重860g;
- 一部iPhone 6s 150g不到。
同價位的微單與單反,成像質量基本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參數上微單還有勝出之勢。不過,就目前來說,微單的鏡頭少而貴,比如索尼微單最便宜的人像鏡頭也要1500-2000。要我推薦的話,還是微單吧。單反的話掛肩上太重,放包里太大,對于入門來說,既不方便也過于張揚。
關于鏡頭
入手索尼a6000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有標配頭,拍出的效果感覺和手機沒太大區別,因此曾一度想賣掉它。后來,買了個長焦鏡頭,才拍出了第一張令我滿意的照片。
當然,更要感謝這樣的場景與天氣。
慢慢地,意識到了鏡頭的重要性,明白了焦距越大拍攝的物體拉得越近。此外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光圈、快門、ISO。網上有張不錯的圖,表現得很到位。
稍作解釋,圖片被不同的顏色分成三橫條:
- 第一橫條表示光圈慢慢增大(即F值變小),在主體清晰度不變的同時背景越來越模糊;
- 第二橫條表示隨快門時間增大,物體的運動軌跡會越來越明顯,可以這么理解:相機記錄了快門時間里通過鏡頭看到的所有畫面。所以,快門時間越長,(運動或抖動)軌跡越明顯。不過在拍靜物時,三腳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相機固定不變得到的靜態物體的畫面也是不變的;
- 第三條橫幅表示ISO越大,畫面噪點會越多。
了解了光圈、快門、ISO,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
那么,把快門時間調最短、ISO調最小,然后根據想要的虛化程度調節光圈,不就OK了?
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快門時間和ISO是負相關的。
ISO越小就意味著快門時間越長。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ISO和快門速度都是可以單獨調節不受影響的?。渴堑?,光圈、快門、ISO都是可以單獨調節不受另外兩個影響的,但這里我們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因素——進光量。何為進光量?
進光量是指快門時間內通過光圈進入相機的光的數量。
那么,我們可以得出: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快門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大。
一張照片的明暗取決于什么?進光量與感光度(即ISO)。所以,當我們把ISO調低時,就不得不增加進光量以保持同樣的亮度。如何增加進光量?可以加大光圈、增加快門時間,或者改變光源提升光的強度(例如打光)。
理解了這三個參數之間的關系,在技術上基本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其實日常應用遠比這簡單,打開自動模式,一切交給相機處理。不過我更推薦光圈優先模式:
將快門時間和ISO設為自動,然后手動調節光圈大小以控制背景的虛化程度。
這樣更容易拍出我們想要的效果。
在了解了這些之后,我給自己的微單配了個50 1.8 的人像鏡頭。鏡頭剛到,就在房間里練手,光圈滿開,合適的構圖,“咔嚓”一聲!
背景的虛化、主體的突顯,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價位與預算
下面聊一聊對于額定的預算,該選擇什么價位的相機。
要不要上全畫幅?
“全畫幅”這個詞近幾年可謂熱門,但是入門要不要選擇全畫幅呢?我的建議簡單明了:沒必要,如果預算充分可以入。這個充分是指兩萬以上吧。另外,預算3000以下的只有一個選擇——小蟻微單,不過我不推薦,我建議你暫時先用手機練好構圖。
要不要取景器?
一個字:要!這不僅僅是逼格,更是體驗與實用。在我看來,不帶取景器的機器稱不上相機,即使預算再低我也不會考慮沒有取景器的機子。取景器最大的好處在于:
所見即所得。
這讓拍照成為一種樂趣,這是小屏幕無法做到的。通過取景器,你更容易捕捉到眼睛所看到的畫面。
全新還是二手?
這個看預算??赐晟厦娴?,我們已經知道一定少不了的是人像鏡頭與帶取景器的相機。預算在4000以下,那似乎沒有選擇了,二手,沒在閑魚混過的慎入。預算4000-5000的,二手微單或者全新單反配人像鏡頭。5000以上的那就隨意了,可以買全新也可以買更好一點的二手。
推薦幾款機子,先從ASP-C畫幅的開始
- 微單吧的吧機——索尼a6000。全新機身3300左右,再配個索尼50 1.8的鏡頭,大概一起5000的樣子。優點:輕、小、快門速度快、對焦快、便宜。
- 尼康的入門單反——尼康D5300。該有的都有,全身機身配人像鏡頭才3498。
- 佳能APS-C畫幅旗艦單反——佳能80D。全新機身6300左右,配個699的人像頭,一起7000的樣子。優點:成像質量好,專業,對焦快。這里可能有人會說,這價格為什么不加錢上全畫幅的6D?原因在于6D的對焦太詬病了。
- 尼康D7100,全新機身配人像鏡頭才5000不到?。《淇诒惠敱人F的佳能70D,三個字,買買買。優點:專業、綜合不錯、性價比高。
- ASP-C旗艦金屬微單——索尼a6300。全新帶標配頭6800左右,再配個人像鏡頭8000+。優點:輕、小、手感好、成像質量好、4K視頻錄制。如果你熱衷錄制視頻的話,那選它沒錯。據網上評測,其畫質不輸同價位的佳能80D,但它的重量只有80D的一半不到!
- 富士微單,不推薦。雖然我現在用的就是富士x-t10 + 35 1.4 鏡頭。但是,一個字:貴!而且現在xt 10停產了,新出的xt 20 單配一個人像鏡頭就高達8000塊。便宜點的xa10配的垃圾鏡頭不說,連取景器都沒有。所以,何不省點錢買索尼的a6000,或者再加點買索尼的a7系列?不過,富士優點還是有的——造型文藝復古、照片直出色彩不錯。像我這種有復古情結的,甚是喜歡它的銀黑配色。富士的機子用過后折價很大,要買的話建議去閑魚淘二手,鏡頭買 35 f2 或者 18-55 f2.8 或者 35 f1.4 ,二手價位很合適,大概5000-6000就可以買一套x-t10或x-t1。
附一張富士xt10直出的照片。
再來一張索尼a6000的。
可以看出,索尼在暗光下的成像相比稍貴一點的富士還更穩定些。但是,在光線不錯的場景,富士的色彩比索尼的更豐富。
更多圖片可以在我的500px瀏覽。
好了,再來幾款全畫幅
全畫幅的機子,只接觸過索尼a7m2,搭配 55 1.8的蔡司全幅頭 取景 大小 等同于 手頭ASP-C畫幅的xt10 配 35 1.4 的頭。因為沒怎么實際接觸,所以只列出幾款貼吧/論壇口碑還不錯的機子。
- 尼康D810。實惠、強大、寬容度高。
- 索尼a7mr2。成像質量遠勝同門a7m2,專業與輕便的不二之選。
- 尼康D750。同價位最優秀的全畫幅相機。
- 佳能5D系列——5D3、5D4。強大的鏡頭群與后期支撐,綜合性強,最暢銷的旗艦相機。
尾巴
說得有點零零散散,有什么疑問或異議請在評論區留言,thank you.
Sm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