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略與資源的匹配
想起貓叔今天的文章,你到底是在追求夢想,還是在瞎折騰?無論你做什么,是否應該先對自我有個清晰的認知,了解看清自己的優劣勢,在有限的時間爭取做有效的產出。
另外,在你面對一個大環境下做出決策,制定戰略時,不要僅僅只考慮你的想法。想想看其中涉及到的他人的需求,是否可以結合起來更完美的制定出方案。
自身看來的話,做一項長期或者重大的規劃時,可以定期做個自己的SWOT分析,認識自己的同時也看到自己不斷的改變。
2、合理的外包
戴爾公司的例子提醒自己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生產力和競爭力。這個社會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外包別人來解決,我們獲得極大的便利,但也正是這些便利讓人失去前進、創新、超越等想法和行動。溫水煮青蛙,會慢慢沉浸在逸中死去。
聯系伸手黨的拿來主義,當失去自己的基本價值和更高的追求發展,你被復制、被代替進而被超越被淘汰都將依跡而來。
提醒自己不要太偷懶,很多東西可能直接問別人容易得到答案,但自己了解過程中可能收獲的更有意義的東西卻不能得到了。
3、自以為靠
你可以是依靠,但別成為依賴。父母子女也好,男女朋友也好,兄弟閨蜜也好,保持彼此的獨立和生存能力很有必要。
別愛得太滿,一旦養成過分的依賴,雙方都會很累都會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不管誰的人生,沒有誰會一直出現的,那總有些路是要自己走的。
話題:在這個時代里,什么樣的人最劃算?——讀完這篇文章的最大啟發。
(文章很長,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跟著作者的思路做了一個段落的要點概況,寫下來竟密密麻麻的兩頁,看來自己提煉的能力還是差了點。謝謝貓叔的分享,認真看了兩邊,一遍感嘆自己狹小的知識面,一遍吸收自己的看中點)
個人品牌
文章里老師提了幾點個人品牌樹立的節點,其中有一點自己印象最深:寫的東西自己做到再說,有的話你說了不像,你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再說那樣的話。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活得很矛盾,就是道理會講,但真真實踐起來不是那么回事的時候會給自己找很多借口。有時也鄙視自己的不誠實,拿捏不準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沒有足夠的立場讓人信服。我想這大抵歸于——先成為那樣的人再說,先攢夠可以大聲說話的底氣,自己認可自己。
有個屬性相等的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尋找到對路的人和事。別鉆牛角尖在少量的資源上和人硬拼。不要跟人拼體力,而是要一開始就有你自己的一套可持續性輸出的強大體系,從另一個維度上戰勝別人。
其中還提到一個人的幸福感來源于跟這個世界有多強的聯系,牛逼的人幸福感很強,因為他們可以和陌生人共同成長,跟世界的聯系更為緊密。
當你不斷的把你的資源分享給大家的時候,你擁有的就不是自己一個牛人了,而是一群欣賞到你,跟你一起成長的牛人。這點想到班長莫凡和那些做語音做群交流記錄的小伙伴,確實是值得自己學習!
最后回歸到個人品牌樹立的根本點——坦誠。文章中老師舉例互聯網共享時代的無法裝B來說坦誠這件事。我認為的坦誠是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且不斷趨好。坦誠是個褒義詞,光是認識到自己是不夠的,這是個需要態度和行動的詞匯。我希望在認識自己后還要勇氣去不斷變好,這才是我的坦誠。
跟坦誠相關,以文中知識分子賺錢為例。每個人都是先生存才有生活的,你得賺錢,賺足夠維持你自己尊嚴的錢。以前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向往的東西和賺錢之間的曖昧關系,總覺得談錢就俗,就會玷污自己的心中理想。然而既不坑蒙拐騙,又不燒殺搶掠,靠堂堂正正的本事掙錢,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