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
欣欣是一個生長在情感表達較為含蓄的家庭里頭的姑娘,雖然有著特別疼愛她的家人和朋友,但她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點什么。每當欣欣看到那些能夠通過贊美、擁抱等方式大方與他人表達愛意的人,欣欣羨慕不已。在她內心深處,一直渴望可以與自己所關心,所愛的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愛和感受。過去欣欣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改變什么,只會在羨慕完別人后,回到舊有的生活模式當中。可隨著她年歲漸長,閱歷越發豐富。欣欣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可以在自己不滿意的現實生活中,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欣欣決定開始通過行動為自己渴望的生活狀態做點什么。一天晚上,欣欣剛剛聽完一場關于擁抱文化的線上分享,她腦海中不斷重復著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簡單的擁抱,可以傳遞美好的能量流動,讓人愉悅起來。當時欣欣腦子一熱,立刻起身,徑直的走向坐在大廳沙發的爸爸媽媽。
【困境】
欣欣先是走到爸爸的跟前,輕聲地說了一句,爸爸,我們來一個擁抱吧。這是欣欣第一次表達自己的請求。雖然爸爸遲疑了一下,但還是很配合欣欣,站起身來給了她一個擁抱。接著,欣欣走到媽媽跟前,同樣輕聲地表達了相同的想法。欣欣媽媽生性敏感、膽小,一點兒小事都可以聞聲色變,擔心不已。話音剛落,欣欣便開始觀察媽媽的神情。只見媽媽眉頭緊鎖,用充滿疑慮地眼神看著她。還沒等媽媽開口,欣欣已經能夠感受到媽媽強烈地不安情緒,好像欣欣準備要告訴她一件天大不好的消息。媽媽疑心重重地問,干嘛?欣欣說,沒有呀,就是想要來一個擁抱。見她沒有動靜,我再次重復了剛剛的話。最后欣欣已經不記得是怎么和媽媽擁抱的,她只記得內心很受傷。
【暗夜】
這件事情發生后的一周,欣欣陷入了過去的思維模式當中,而無法釋懷。腦海里不斷地重復著:我就知道和媽媽無法好好表達愛意的聲音。但很感恩,在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欣欣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又陷入自我否定當中,卻忘了去肯定自己這次行動的意義。
【奇跡】
朋友一句話的提醒,讓欣欣開始了深刻地反思,不斷問自己: 我為什么想要和家人擁抱? 媽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我在這次行動收獲到什么?除此之外,她還大量找尋與溝通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直到欣欣看到《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給了她莫大的啟發。《非暴力溝通》的核心精髓是清楚的表達觀察結果+表達感受+說出是哪些需求使得自己產生了這樣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欣欣忽然意識到,自己在當時僅和家人表達了自己的需求——擁抱(還帶了點命令的口吻),卻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對于家庭的觀察和自我感受。原來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一瞬間,媽媽當時會有那樣的反應,欣欣變得能夠理解了。
【成長】
欣欣領悟后,便開始搭配著《非暴力溝通》的四步走進行擁抱練習。而第二個練習擁抱的對象是欣欣的奶奶。每周末,欣欣都會與父母一同回老家看望奶奶。在臨走前的一刻,欣欣懷著忐忑的心情站在門前猶豫著有話要說。最終她還是鼓起了勇氣,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與奶奶說道:奶奶,我很想你,我可以抱抱你嘛?說這句話的同時,她默默張開了雙臂。奶奶爬滿皺紋的臉上頓時笑開了花,自動獻上了擁抱。嘴巴上還不停地說著,孫女真乖呀。那一刻,欣欣知道自己在一點點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簡單而美好。
【翻轉】
有了第二次擁抱的體驗,欣欣更加堅定的相信擁抱給她帶了的美好。欣欣把擁抱帶到了生活的每一刻當中,抓住一切機會進行練習。在一次次的擁抱練習,她收獲到每一次擁抱過后內心靠近的感動。欣欣還驚訝的發現:過去覺得擁抱很尷尬的念頭已經被拋到九霄云外,剛開始僵硬的肢體也變得柔軟了許多。每一次擁抱前,欣欣放下了別人會怎么看自己,會不會很奇怪等各種奇怪的念頭。她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愛。
【回首】
現在,欣欣已經能夠自然的用擁抱來對身邊的摯親、朋友、同事表達愛、鼓勵和理解。改變,總會伴隨著陣痛。欣欣特別感謝那晚沮喪的陣痛,成就了今天的她。其實擁抱真的很簡單,只要你打開的心,細心的觀察,與對方輕輕地表達請求,張開你的雙臂,讓兩顆心靠得如此接近。
來,和你身邊的人擁抱一下吧 :)
感謝您的閱讀,謝謝你,我愛你!
文 | 牙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