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件多么神圣了不起的事情。普通人想寫,但是經常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我寫的這么差,有寫出來的必要嗎?
或者是,寫了兩句,回頭去讀,發現一無是處,語句蒼白無力,比口語更口語的感覺讓自己迅速打住了寫的念頭,索性關閉文檔。
要么是,寫完了,通讀過去,覺得完全太差了,根本就是寫了一通廢話。
總歸是覺得自己寫得不好。
《成為作家》一書的作者認為,寫作和任何事情一樣,都需要有練習的過程,同樣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可惜,寫起來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和讀到的文章相比較,期待自己就是那個一口吃成的胖子。
書中建議:
充滿信心地寫作。
像任何比賽一樣,若是在心態先怯了,整個人都散發著不自信的氣息,在氣勢上已經非常弱了,發揮的效果肯定很差。
如果有以上讓你退縮的感覺,那么拒絕接受它!調整為充滿信心的狀態,想象寫作已順利完成后的狀態;告訴自己告訴自己:我要開心地寫,并相信寫得比昨天好;或者更加狂放些:我寫的是和他人不同的語句,是獨特的文字,如果我不寫,那就太遺憾了,這次的獨特就將不存在。
開始寫起來!
完整的實驗
內容不論是小說還是非虛構類的,每次的寫作不管最終結果是怎樣的,能不能被讀者認可,或者是閱讀量為零,都要用完整的一篇文章來結束。作為初學者,用完整的文章作為一次練習。即便閱讀量極少,那也能從中獲取經驗。
賽跑中有沒有人跑在最后,確認得不了前三而放棄?有的話,你會佩服嗎?我們佩服的是堅持到最后的人。寫到最后一句吧!體驗這種寫完全程的酣暢感,還有超越自我的喜悅!
挑剔越少越好
寫完后,不要著急地評判自己,把自己看成一個正在不斷進步的初學者。
文章暫時放置一邊,靜候一兩天再讀,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這篇文章。此時,切記,請不要一味地說寫得爛,那樣做的作用是:用最大的力氣把內心的小藝術家打擊地體無完膚,費盡心機破壞自己下一步的成長,最終會把寫作視作自己無法前行的畏途。
所以,寫之前愁容滿面,嘆氣發愁;寫成后自怨自艾,懷疑自我。那么,整個寫作過程都那么艱難,無意識哪敢再與寫作沾邊啊?
正確的做法是:寫完后揮臂握拳慶祝一下,再讀時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告訴寫作者(即自己)哪里需要修改,該如何修改。
只說好與不好,這個編輯(自己)的水平也太次了。給出建議,說出好在何處,差在哪里,這才是建設性地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