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統=元素+結構。元素之間的聯系就是系統的結構;元素又是系統的維度。元素不同,會導致結構不相同。
【實例】
最近公司的銷售業務需要人去扛,所以轉到銷售崗上面去了。
剛轉過去的時候,非常焦慮。但是完全放空自己后,又開始完全從新做起。
最近得到的銷售任務:與機構談合作。
第一次到機構去談,叫做XXX品匯,第一次去,就是傻傻地去。回來被銷售部的兄弟問:“你過去你看到什么了?”我記流水賬式地說了半天,我們銷售負責人聽著就打斷我了,說,你先想一遍,想清楚再回讀我。
我馬上意識到我沒有獲取到足夠多、有利于我們決策的信息,也沒有組織好。
這個問題不是我沒有想,正如我看過《思考的藝術》中講,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思考,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思考,我也是,不知道該如何想。
我之所以沒有意識到獲取信息,是因為我并不知道如何系統地獲取信息。
我下了思考了應該如何獲取信息,我認為,首先需要知道,我們需要獲取的信息的組織結構。當我們對于信息的結構非常清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手到擒來地獲取我們希望獲得的信息了。
【信息結構】
對于信息結構,可以舉一個通例:
一堆磚可以砌成房子,也可以做成萬里長城;其基本元素都是磚,但是結構不同,最后展現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后來問了一下銷售負責人,他告訴我,要獲得的信息結構有:
環境狀況:地點->自然人流量(合作了解整個區域是否需要)
經營狀況:門店個數;與其他門店的聯系程度;授課類型;年齡階段;活動形式;活動效果;(對象是否值得合作)
組織架構:負責人職位;直營/加盟;(可以了解應該和誰談合作)
合作方式:入駐展示/局部活動;(可以了解應該怎么合作)
信息結構會要求你去填充信息。當信息結構內填好信息后,就是整體的知識系統。當信息被縫接到信息結構上,就是系統的知識了。
【總結】
當回答問題時,應該的是系統的回答,或是是系統的思考。
信息結構的調整就是一個人認知升級的過程。
所以,當需要做一件事時,最重要的是先確定結構,再根據結構確定內容。
一個有說服力的觀點=正確的概念+嚴謹的邏輯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