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第一個42.195公里,是這樣的

幾天前讀了美國作家勞倫斯 布洛克的《八百萬種走法》。這部回憶錄是作者對他跑步生涯和徒步經歷的描述,期間我總是不自覺地想到自己,回憶起很多事情。所以想把跑步這幾年經歷的事情和感悟寫出來,看看一個跑步幾年的姑娘經歷了什么,改變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如果沒有跑步,這些永遠不會屬于我;而我,也不會是我。


2015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上午,我走在杭州干凈凄清但秋意正濃的路上,目睹了這座城市從黑夜到破曉再到天明,想到了一個詞:Solitary。

到這里來是為了參加2015杭州國際馬拉松,也是我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

為此我“準備”了一年——不間斷進行了一年的跑步鍛煉,以及其他方面的訓練,才敢來參賽。同樣是一年前,我剛剛跑過第一個半程馬拉松—21.095公里。但是全程,算了吧,我可不想用42.195公里證明自己是一個毫無自知之明且不理智的的菜鳥。這次我確信可以安全完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早上五點鐘?四點半?起床,吃早餐——面包,香蕉,巧克力,士力架,糖果,水——整理東西、和隔壁房間也來跑馬拉松的的幾位“姐姐”一起走去體育中心。我提出要和她們一起,去存包,去檢錄,熱身,站到賽道上,等待起跑。這讓我獨自一人的心有了稍許安慰。

出發之前,選手們收到了組委會的短信,大意是:今天會下雨,但是禁止穿雨衣進賽道。沒錯,下雨了。作為一個選手,我們只能做馬拉松選手雨天該做的事情——淋濕全身。其實下雨未嘗不好,也許有人會擔心鞋子濕且路滑。但下雨跑起來會更加無所顧忌,而且相當于道路每處都設置了一個自助淋浴式降溫裝置。唯一擔心的是可能會感冒。

八點發令槍響。開始起跑都很興奮,氣氛會讓你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而你自己卻沒有絲毫察覺。特別是對我這種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人來說,學會控制速度是很重要的,但跑的時候已經忘記這些了。

2015杭州馬拉松起跑時的情景

這屆杭馬的起點和終點都在杭州市黃龍體育中心門前,挨著西湖邊上。從起點到終點,不得不佩服組委會設計線路的巧妙—配合杭馬標語“跑過風景跑過你”—西湖,靈隱寺,錢塘江大橋,雷峰塔等景點都貫穿其中。熟悉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路跑,用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丈量那片土地。

那兒的老城區顯得過于古樸,煙雨迷蒙的西湖邊,此時正適合戀人一起撐傘散步慢游,卻被一群慷慨激昂的綠色、紅色、黃色沖破了寂靜。西湖邊的阿婆甩著紅手絹大喊“加油”,路邊的居民也會把自家的糕點、點心、小吃擺出來,讓選手們品嘗。

杭州確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就邁開雙腿吧,掌握好節奏,讓自己身體處于一個舒服的狀態,不去管配速。前半程21公里似乎太過順利,原來這么輕松,原來這么快就到了半程,原來我跑這么快,原來這么簡單,原來……原來后半程這么艱難。

半程之后,選手人數明顯減少了很多,道路變得寬闊了,跑得更加枯燥無聊了。距離的增加,無非是兩條腿有節奏的不停地交換前進。為了保持之前的狀態和速度,必須得在補給站喝水吃東西了,在此之前只喝了一口水。

我一直很警惕,在等待身體能量耗盡,乳酸積累到一定程度的那個點。所以從25公里處開始就一直拿著一瓶維生素飲料,這給了我一個心理安慰——不用擔心自己想喝水的時候還沒有到補給站。

29公里時,雨越下越大,而且正好碰上上橋爬坡。接下來的四公里,甚至更遠,一直都在親身體會「對于一個馬拉松選手來說,真正的馬拉松是從30公里處開始」這句話的含義 。

那個飲料瓶幫了我大忙,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的手要抽筋了,但我抓它時產生的握力,讓我找到了一個支撐點。雨越下越大,錢塘江煙霧迷蒙的江面很美,但絲毫引不起我拍照的興趣。我可不想花費時間和精力把手機掏出來并按下快門。

我能做什么?我能做的就是繼續往前跑,或者走?我停了下來,在雨中走了2分鐘——腿完全繃直的狀態——但這并沒有任何的好轉。我必須得保持跑,重新找到狀態,度過這所謂的“撞墻期”。我必須得吃點巧克力,補充能量,恢復體力。

唯一一張停下來拍攝的照片

之后重新回到西湖風景區時,只剩下大概5公里了。兩邊的梧桐樹葉被雨打過散落一地,游客悠閑地走在路上。那些零零散散的馬拉松選手像是突然出現的,闖進了這個地方。路邊的志愿者經過了四個小時的服務,也很疲憊的坐在路邊。

我的思維已經不在跑步這件事情上了,我在胡思亂想,我想忘記自己在跑步。但路上的里程指示牌和我的兩條腿一直在提醒我:還沒到終點,而且你現在很累。好,那就數數吧,從1到100,再從1到100,再循環,這真是個無聊的自我游戲。從來沒有覺得一公里的距離如此漫長。

不斷有跑友從身邊跑過,手機和播放器里放出“最炫民族風”、“夜空中最亮的星”、“存在”、“追夢赤子心”等各種勵志音樂。

原來,在后半段路程中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吃到一根香蕉,而是聽到一首音樂呀。我想我跑到終點時,一定會激動得熱淚盈眶。當然,收容車也從旁邊駛過,車上的選手一臉興奮地把頭探出窗外說“加油,加油,就剩幾公里了”。是的,我們還在賽道上,還在比賽。

最后兩公里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加速了。

事實是后半程我一直在以一種很緩慢的速度跑,除了兩腿酸痛的正常現象,沒有其他不適反應。在此之前我也并不知道自己的配速,我只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動調整速度,在安全完賽的基礎上再來看自己的成績。

終于轉了個彎,要到終點了。和剛遇到的說一起跑到終點的男孩子才跑了幾百米,就要男女分賽道了。路邊的小朋友大聲叫著:加油加油,跑快一點兒,馬上就到終點了。對面路上的阿婆則立馬驚叫:不要加油不要加油,慢慢跑慢慢跑,跑快了容易暈倒。不管怎么說,我要結束了。賽道計時器上顯示的數字是4小時58分,剛踩到終點的計時器隨即就收到了組委會的短信:這次杭馬的凈成績是4小時50分。


手機記錄的運動軌跡

我沒有獨自一人在杭州的街頭激動得熱淚盈眶,卻從心底生出了莫名的自信和快樂:我簡直棒呆了!我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獨自完成了42.195公里,那種感覺,既孤獨又充盈。

但,我覺得自己還可以跑得更好。在下一次。

馬拉松追求卓越,堅持到底的精神激勵著一個又一個的跑步愛好者不斷突破自己,挑戰自己。只有邁開雙腿,你才會體會到跑步的樂趣;只有站在賽道上,你才能體會到馬拉松的魅力;跑步,是用跳動著的心臟回應這個世界,未來還有山川湖泊等著你用雙腿去挑戰。

領完完賽紀念品和自己的參賽包后,我拖著兩條酸爽的腿離開了體育中心。在路上走過一個腳步緩慢,一瘸一拐的大叔時,我回頭望了他一眼,他長嘆一聲道,“小姑娘,還是你們年輕人身體好呀。”


2015杭州馬拉松獎牌

晚上我一個人坐上火車,立馬躺在床鋪上睡了過去,甚至不想動一下去吃東西。

在開跑之前,隔壁房間的一個前輩問我,有沒有想過跑越野賽或者超級馬拉松。我立馬否定了。我只想跑完這場馬拉松,然后回學校復習考試。但她很肯定的對我說,你以后會想的。

現在證明她是對的。

那一個人,究竟能跑多久?能跑多遠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