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分享了為什么要重視孩子的視力問題和如何幫孩子預防近視,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如何管理好孩子的視力。
先來看看我們怎樣快速判斷孩子的視力問題,我們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人生下來并不是天生視力就達到1.2或1.0的,它也有一個生長發育的過程。
對于六歲以下的孩子,視力有一個計算公式,就是周歲年齡乘以0.2。比如3周歲的孩子,他的參考視力就是3乘0.2等于0.6。我家女兒已經十歲,所以不適用于這個公式了。
家里如果有3到5歲的孩子,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視力發展的敏感期。如果孩子是近視性弱視,在這個年齡段治療最佳,超過七歲幾乎治療無望。
為了發現孩子的視力問題,我們要定期帶孩子去做視力檢查。從三歲開始,最好每隔半年帶孩子做一次視力檢查。
我回憶自己過去,幾乎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女兒在幼兒園階段從來沒去檢查過,上小學后因為有學校組織的體檢,我也沒私下帶她去醫院檢查過視力。所幸她沒有弱視等問題,要不然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將會悔恨莫及。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來發現近視的征兆,以便及時處理,有利于孩子視力的恢復。
有幾個表現要特別注意,第一,看電視湊的太近。如果孩子經常性的在一米以內的距離看電視,你要引起注意了。第二,總瞇著眼看東西。第三,歪頭看東西。我覺得這個有點難判斷,因為很多孩子一旦集中精神看東西,就會把頭歪到一邊。第四,看東西揉眼。第五,到戶外見了陽光,喜歡閉一只眼。
那如果孩子已經確診是近視,我們就不能只做眼保健操了,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配眼鏡。
我家女兒左眼近視100度,散光50度,處于還可以努力控制用眼頻率,暫時不用佩戴眼鏡的階段,但我深深知道,五年級的學習比之前都要緊張,學習強度明顯加強,佩戴眼鏡也許是遲早的問題。所以我很迫切想了解關于如何佩戴驗光眼鏡的知識。
作者強烈建議我們不要在街邊眼鏡店眼鏡店配眼鏡。因為我們在配鏡前,要做兩步檢查,第一步要做眼病的篩查。看不清東西并非只有近視一種原因,弱視,青光眼等最早的癥狀也是看不清東西;第二步散瞳驗光,確認真假近視。街邊眼鏡店常用的是電腦驗光,但是由于孩子眼睛自帶調節系統,常常會騙過電腦驗光儀和驗光師,結果自然不準。而正規醫院通常用的是散瞳驗光,原理是通過使用專用散瞳劑,讓孩子眼睛過強的調焦系統失靈,驗出真實的近視和散光度數。
我們要特別注意,在做散瞳驗光后,通常需要3到4周以后,眼睛才能恢復正常視力。這點我其實是有點奇怪的,前段時間帶女兒到醫院驗眼,散瞳后醫生是說幾個小時候眼睛視力才恢復,并沒有說3到4周后,難道是我聽錯了?
有了準確的驗光后,我們可以配眼鏡了。記住一條重要的原則,兒童配鏡,不能配足,最佳矯正視力是1.0。還有一條重要的準則,如果孩子有斜視,配鏡原則是:外斜視要配足,內斜視要低矯。外斜視就是黑眼珠向外偏斜,內斜視就是黑眼珠向內偏斜。
解釋一下,外斜視要配足,比如孩子是400度近視,同時伴發外斜視,那就一定要配足400度。內斜視要低矯,比如同樣是400度的近視,如果孩子有內斜視,那就需要配到250-350度就夠了,配足了會加重內斜視。這個原則對我和一般的家長都是很陌生的,作者告訴我們,并非讓我們幫孩子去具體操作,只是在孩子配鏡時,有個正確的判斷和參考。
那么挑選眼鏡時,我們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呢?
讓孩子盡量參與,這樣他才會喜歡佩戴。在挑選鏡框時盡量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顏色,款式。材質的選擇樹脂最好,鏡片超薄為上,可以增加舒適度。
不要選擇大鏡框,尤其是近視度數高的孩子,因為近視鏡片邊緣厚,中間薄,度數越大,鏡片邊緣就越厚,再選擇大鏡框,眼鏡就會變沉,會經常下滑,影響佩戴舒適度。
最好選鼻托高,可調節的眼鏡。孩子的鼻梁比大人低,鼻托太低甚至會碰到睫毛,導致眼鏡不適。
總之,我們多問孩子佩戴后的真實感受,是不是壓鼻梁?是不是勒耳朵?會不會下滑?
多啰嗦幾句,有效幫助孩子做決定。
這次分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