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父母的眼里,他是一個孩子,十幾年過去了,在別人眼里,他依然像一個孩子。
? ? ?
一個人什么時候才能長大?
時間會給他答案嗎?他是個大學生,但他還沒有長大。他認為世界只有方與圓,只有成功與失敗,努力了很肯定會獲得很好的回報。所以他一直以來都在全力以赴。
高中的時候,他父母期盼著他將來能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學。而他恰好也是個努力的孩子,學習很努力。做其他事情也不懈怠,他說,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成功。于是,像那些通過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人一樣,他也一直勉勵自己,學習上不敢松懈,每天沉浸于書海中。
但是結果和他所想象卻是大相徑庭,高考失足,他所取得的成績與他所付諸的努力遠遠不成正比。按理來說,他應該會得到理想的成績,事實卻不是這樣。
我們的身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的他。堅信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然而事實卻不全然如此,為何呢?
不是說加了油的車都能跑嗎?不是說吃了綠箭都能交到朋友嗎?不是說用了海飛絲都會有自信嗎?不是說插上翅膀就能與太陽肩并肩嗎?不是說努力就會取得成功嗎?
? ? ? ?
努力了就會取得成功,這類理論內往往是隱藏了很多前提條件。就像加了油的車就能跑前提是引擎沒壞;吃了綠箭就能交朋友前提是你長得帥;用了海飛絲就會自信前提是你以前一直沒洗頭;插上翅膀就能上天的前提是你必須把你多余的幾百斤減掉。如果不滿足前提,像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一樣,在考試的戰場上一場突如其來的的感冒便足夠讓你的努力虧空。
所以有時候有些事,不管再怎么努力,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并不代表你付出的不夠多,而是你沒有滿足前提條件。
但,這并不怪你,我們在判斷成功與否的過程總是以成績為唯一評判標準,而忽略了在過程中對自我提升的關注。每件事努力去做,即使結果不完美,但在努力的過程中的提升已然是另一種成功。
在這樣一個年齡段,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基本的生活還得靠家人承擔,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揮灑汗水去提升自己。
我很不愛用努力這個詞。
因為太苦逼了。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能天天堅持寫東西,我說你喜歡你就會做,你熱愛你就會堅持做下去。
努力自然是為了更好的美好的未來。
但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做你喜歡的事情,你自然會努力,然后,這個事情最終因為你做的比別人久,堅持的久,結果你成了。
有些人會比較喜歡自我限定,他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時候,就會自我限定起來,想著,我就是干這個的,我只要把這個做好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管了。
其實努力并不要那么功利,只是因為喜歡,因為熱愛,你自然就會做下去。
人生也很簡單,好好愛自己修煉自己,然后愛你該愛的做,做你愛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努力的全部的動力。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你才會發揮出你所有的動力和潛力。
沒有為什么,因為快樂,或者因為想獲得快樂。
就是因為你努力的不快樂,所以才會問努力為了什么,才需要給自己找個意義讓自己有點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