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有感

這個世界很簡單。

——讀《好好學習》有感

自從我改變自己尋求更好的生活以來,我做出了一個假設——當你想要變得優秀時,你會看到那些優秀的人并努力去靠近并成為那樣的人。我也確實是這么做的,這個世界很奇妙,我是在一個關注的大V的公眾號中看到成甲和他的新書《好好學習》的,當我看到這幾個名字得到、邏輯思維、脫不花、羅振宇、李笑來、小馬宋聯合推薦時,我心動了,關鍵是我還不是很了解這些人,就連得到這個平臺,我也是剛接觸不久,上面的課也只是聽了同學的推送,但我毫不猶豫的出手了,真的是毫不猶豫,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當你很想要一件東西時他自己就來了。

得到這本書,我是抱著很高期待的,它會讓我的學習效率有質的飛躍么?抱著這么高的期待,我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我都認識的字,但組合到一起就不認識的次“刻意練習”、“臨界知識”,這是什么?我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揪起來了,我像個在沙漠中連續走了幾天滴水未進的人看到了海市蜃樓一般恨不得把每個字都刻進我的腦海,我看著這些我好像明白又都不明白的概念在腦海里慢慢連成線,變得清晰,我開心極了,“這是一本可以改變我認知的書!”我對自己說。

一、世界上的一切復雜都是由基本規律而產生的

作者在本書伊始提出了兩個假設,第一:復雜世界是由簡單規律決定的;第二:復雜系統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響的動態系統。第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個假設決定了這本書是不是能存在,因為作者的整本書都是在告訴讀者去找復雜表象背后的簡單規律,也就是他自創的一個新詞“臨界知識”。第二點,我們總認為我們做了一件事會導致另一件事,我們后悔,要是不這么做就好了,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一個結果的生成是多因素影響的。首先讀到這,在我心里,已經確信了這兩個假設,我才繼續往下讀。

之所以喜歡這本書,并認為它給了我巨大的幫助,第一點我認為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思考的方式;第二點,這本書把生活中看似簡單的知識抽象出來,細致解讀,升華提高,變成了可以解決一系列問題的“臨界知識”。第一個生活中我經常犯的,我也時時刻刻看身邊人在犯的一個錯誤“習慣性防衛”,簡單來說當我們的觀點被別人否認時,我們習慣性的反駁,我仔細一想,真的是這樣,每次自己提出的觀點被反駁時我的第一反應從不是我的觀點是不是錯了,或者他為什么要反駁我,二是不假思索的反駁回去。為什么會這樣呢?作者給出了解釋:當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往往把問題歸因于別人,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往往歸因于外界因素。這種理論叫“基本歸因偏差”。我一想,炒股不就是這樣么,很多人進入股市,贏了以為自己是股神,輸了就說股市有莊家操盤,都是騙人的,從來不會說是自己的問題,反正除了自己沒問題,其他都有問題。原來是這樣,那怎么辦呢?答案是要擁有“綠燈思維”,與“綠燈思維”相對應的,是“紅燈思維”,也就是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而“綠燈思維”與之相反,先去思考對方的話,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看似簡單,但經過我幾天來操作并不簡單,因為在我們的意識里,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否定我們的觀點,等同于否定“我”,當“我”被否定時,我們當然要反駁,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了這個假設,我首先承認自己是聰明人,當別人反駁我時,我就很開心了,因為有可能我要改掉自己一個錯誤的認識,學到新知識了,這時候維護面子反倒變得幼稚了。

二、改變學習方法,以慢為快

看這本書之前,我還在飛速的讀書中,因為買了kindle,讀書變得更沒有時間空間障礙,加上大V們都在說,一年看100本書,一天一本,我的潛意識里做出了這樣的假設:讀的書越多,好處越多。是這樣么?作者提出了新的假設,首先,這里要說一下知識的概念:學以致用的才是知識,學到了不能改變生活不叫知識。這樣一分,其實我們看的書也好,上的課也好,很多就被歸類于信息了,因為這些信息并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不能稱為知識。而我們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的,那怎么樣通過讀書獲取到知識,而不是簡單的只得到信息呢,答案是以慢為快——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反思,真的是太太重要了,仔細想一想,我們為什么會和小時候的自己不一樣,就是因為我們經過了不斷的反思,改進了我們的處事方法和處事習慣。但這些反思大多是由很多次經驗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不是我們真的靜下心來去反思的結果,當我們長大成人,如果不去反思,那很可能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真的太重要了。

看到這里,我改進了自己寫日記的方式:首先進行一天的復盤,這一天里,我做的哪些事是錯的,有哪些事我可以改進,以求有更好的效果,有哪些事做的不錯,可以總結出經驗,這樣幾天下來,我的效率提升了很多,減少了很多無用功,比如當下級給我反應問題時,我不第一時間表態,經過思考后,再給出回應;平時有無聊時刷網頁、朋友圈的習慣,現在上班時不是拿著書就是kindle,把手機關機,無聊時第一時間拿起的是書而不是手機,提升了閱讀效率;平時因為工作忙,下午的鍛煉時間總是被占用,我設了鬧鐘,5點只要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一定停下手里的工作去鍛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現在的每一天,雖然時間并沒有增長,但效率相比于以前不止提高了一點。

以教為學。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當你學了一門課,看了一本書,懂了一個道理時,其實它在你心里是很淺顯的,很可能過了一段時間你就忘了,如何能將它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呢?答案就是以教為學。單純輸入對知識的掌握有20%,討論能有50%,用自己的話教授給他人就能掌握80%以上了。這是因為在教的過程中你不但又學了一遍知識,而且在教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問題,迫使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這時對這個知識的掌握才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它知道了你的行動。我現在就在做以教為學的事,上了理財訓練營,現在作為助教在教新學員,并且樂此不疲,收獲良多。

刻意練習。這個就比較難了,因為是刻意,所以要自己去創造應用知識的場合,這里作者只是舉了自己應用知識的例子,推薦了得到上邏輯思維羅振宇老師的課,他的課每天都會提出具體場景去應用知識,正好為刻意練習提供了好的環境,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聽一下(這真的沒廣告費)。

三、如何去發現并應用臨界知識

作者首先提出最基礎的科學中最容易發現臨界知識,比如數學和物理,相信大家肯定和我一樣,覺得好難啊,都多少年不接觸數學物理了,但別著急,也沒那么難。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尋找臨界知識,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試著用最基礎的原理去解釋這個知識,如果沒有解釋,想辦法尋找或者創造一個假設,并驗證。去除自己固有的思維,接受新鮮事物,“改掉存量,擁抱增量”。

發現臨界知識,就是在平常所有人都覺得平常、無意義的事情中發現底層規律。我們平時做的工作一般程序性很強,但如果我們可以總結、提煉出自己的一套程序,每次將新內容填入,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說了如何發現臨界知識,那如何應用呢?有兩點:一是抓住問題本質進行訓練,二是大量的持續練習。如何抓住問題本質呢?首先要養成“結構性反應”。說到“結構性反應”就不能不說“應激性反應”和“單因果思考方式”,應激性反應是說需要抉擇時,思考和決策受情緒和感受簡單左右的過程。單因果思考方式就是前文舉的例子,認為一件事情是單獨另一件事情引起的。那什么是結構性反應呢,就是與應激性反應和單一因果思考方式相反,在抉擇時,除了接觸的現象,還要思考導致這個現象的系統結構是什么。解釋問題有三個層次:現象解釋、技術規律解釋和通用規律解釋,我們要找的就是通用規律,也就是臨界知識。

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所謂自己的能力圈,就是在能力圈中,你比90%的人做的都要好,就比如李笑來老師,他做英語學習方法推廣,也許他在英語教學上排不進前10%,在營銷運營上也排不進10%,但兩者結合,他就是做的最好的一批人。

四、一些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一)復利效應

最早看到復利兩個字是在長投的理財學習班,解釋的也很簡單,就是大家常說的利滾利,10000元錢存在銀行,一年利息3%,一年下來有300元,然后把10300再存進銀行,第二年的利息就是309元,這樣一年年下去隨著本金的增加利息會越來越多。但這里討論的復利效應則具有更加普遍的規律和廣泛的應用。

復利的本質簡單來說是做了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舉個例子,一個作者寫書,書的質量越高,買的人就越多,買的人越多,買書的人因為書的質量高會把書推薦給身邊的人,身邊的人會再去買書,買書的人就越來越多,這就是復利效應。再說個例子,有的人想要增加工資收入,就不斷的跳槽,結果每到一個新公司,雖然工資都有小幅度的增長,但都要從頭開始,跳了幾年發現原來工資里比自己資歷低的人都做到中層,分到公司期權了,自己還是個職員,這就很不值。如果用復利的思想,想要提高工資,就要不斷投資自己,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工資會增長,工資增長再投入更多的錢提高自己,收入會不斷增加,這就是復利在我們自己身上的應用:投資自己收益永遠是最高的。

(二)概率論

這個就更早了,初中數學就接觸過,但這里不是教大家初中數學,也是告訴大家基本的規律:我們的生活是概率分布的,過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眾多可能的結果之一。有了這個思路你就知道了在面對生命中不確定的事件時,我們最理智的方法是去選擇那些大概率事件,避開那些小概率事件,這樣,我們成功的幾率就大很多。

概率論的應用有很多,我們可以清楚的算出擲一枚骰子上面為1的概率為六分之一,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概率是沒有那么確定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些事情去提高概率,當一件事情我們獲得的信息越多,概率也就越大,比如我們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如果我們一點不復習,裸考,通過率可能低于50%,但如果我們報了考蟲的四級班并且一課不落的跟著老師復習下來,你的通過率可能會超過90%(又一條廣告)。

概率論的應用還在于為大概率事件堅持,比如你越努力準備四級考試,通過四級考試的概率就越高;為小概率事件備份,比如寫畢業論文為防止電腦突然死機等意外情況,最好寫完之后在電腦里、硬盤里、云端都備份一份,這樣就不怕突發情況導致前功盡棄了。

(三)黃金思維圈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臨界知識,因為它很簡單操作,但卻是我們最經常忽略的。黃金思維圈把做一件事情分成三個層面,what、how和why層面,大部分人做事情只知道停留在what層面,不會往深去想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的底層原因是什么,所以往往事情做了但只是停留在事情表面,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就比如我們大學里考各種證,看似很忙碌、很上進,但去問大多數人你為什么要考這么多證,他們會回答:因為別人都考了,這就是只停留在事情表面,沒有去想做這件事的本質原因是什么。

那我們該怎么做去找到做一件事情的本質原因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問五個為什么就行了,就比如想要給一家水果店想一條廣告語:大多數人都會從水果本身入手,去夸水果多么新鮮,多么可口,但我們用了黃金思維圈的思維去考慮這個問題,問一位母親為什么要買這家店的水果?“因為這的水果新鮮啊。”“那你為什么要買新鮮的水果呢?”“因為我的孩子愛吃新鮮的水果啊。”“那為什么孩子愛吃你就給他買呢?”“因為水果富含維生素啊。”“那為什么水果富含維生素就要買呢?”“因為維生素我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幫助啊。”“那為什么你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呢?”“天啊,這不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么。”看到么?問了5個為什么就從一個賣水果的問題推出了一個母親對家庭責任感的問題,按這個思路想的廣告語應該是“為您的家庭增添一分健康。”

通過問why我們就可以抓住事情的本質,再通過本質去指導我們做事的方法,也就是how的層面,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普通的事情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從而更好的指導我們的行動。

(四)進化論

這里所說的進化論我的理解應該是和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一定差異的,首先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與鬼共舞”,意思是一個物種在適應過去的環境時,會形成一種行為A;當環境變化后不需要行為A了,可物種仍然會延續過去的做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okia,作為曾經的手機業龍頭,Nokia掌控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隨著智能手機的出臺,碩大的公司頃刻面臨倒閉的危險,這就是“與鬼共舞”典型的例子,哪怕之前再實用,隨著時代的變化都有可能被淘汰,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必須有擁抱變化的能力。

如果在那些規則已經不適用的地方遵守規則,那就死定了,只有敢于站在時代變革的風口上,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要有“破局”的勇氣,一是要有冒險基因,這個是真實存在的,有的人就是天生喜歡冒險;二是精益創業,小成本試錯,比如想在地鐵站里賣鮮榨橙汁,不要一上來就投入大量資金去買機器,先自己拿個榨汁機去榨,如果生意很好再去投入;三是模仿領先者的行動,這就很簡單了,看這個領域比你強的人是怎么做的,模仿就好。最后要說,不要每天看很多“雞湯”然后繼續著自己舊式的生活,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重要的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動。

五、臨界知識的綜合應用

這里作者很貼心的向廣大讀者介紹了自己做《成甲說書》與營銷《好好學習》時用到的臨界知識,這里分享給大家。

(一)《成甲說書》是如何誕生的

1、黃金思維圈。

首先,當得到向作者發出去制作一檔節目時,作者就用了黃金思維圈的臨界知識,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做這樣一檔節目?這樣的節目為什么會存在?作者自己給出了答案,因為自己好為人師,喜歡分享,而且做這樣一檔節目,不但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知識的輸出對自己也是很大的提升。

2、系統思考

以終為始的思考:《成甲說書》的目標是什么?這里作者給出了兩個基本訴求:一是不能影響公司業務;二是應對職業上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

隨后,作者找到這件事情的關鍵解:提升內容生產力。客戶的需求是聽到高質量的節目,所以作者想到,自己最該做的就是提升節目的質量,至于其他工作完全可以外包給其他人去做,于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最后被壓縮到只用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既滿足了節省時間的訴求,還最大限度提升了節目質量。

3、復利模型

什么節目可以一直長盛不衰,現在有客戶買,一千年后還有客戶愿意花錢購買,答案就是不追時髦追經典。

4、冗余備份

找兩個外包團隊,就算有意外也不至于影響節目進程,而且作者會提前準備好下一個月的節目,以應對突發事件。

(二)《好好學習》的營銷策略

1、黃金思維圈

首先問為什么,為什么作者要寫這本書呢?因為在講學習方法這方面的市場還比較空缺,市場前景比較大,而作者自己在研究學習方法上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經驗都比較豐富,而作者認為在這方面造詣最深的人查理·芒格的書《窮查理寶典》作者研讀了很多遍,認為自己對查理本人的理念有了比較深的理解,所以深度應該是夠了。還有就是作者好為人師,喜歡分享的本性也促使他去寫這樣一本書。

2、影響力原理

解決了為什么寫的問題,下個問題就是怎么樣讓這本書賣的好呢?這里就用到了影響力的原理,《影響力》一書中說要想一件事物快速被大眾接受要有幾個特質,分別是權威、從眾、喜愛和稀缺,作者把這四項都用在了推廣《好好學習》中,首先,權威,那在出版界誰是權威呢?答案是中信出版社,作者就找到了中信,投了稿,編輯看過以后很喜歡,幫了他很大忙改好了書;其次,從眾,一般大家都喜歡追星,明星同款啊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所以作者寫了一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就找了學習界的明星,得到CEO脫不花老師、羅振宇老師、小馬宋老師、李笑來老師等等在學習界成名已久的老師幫他寫書推,這樣,他們的觀眾就很可能購買本書了;再來是喜愛,怎么讓讀者喜歡上這本書呢,答案就是書中的內容真的能幫助到讀者,讀者強調學習一個厲害的人,不是學習他做事的方法,是要學習他的心理表征,也就是他是怎么想問題的,而書里介紹的也就是在他學習了查理·芒格的心理表征以及其他一些牛人的心理表征的總結,他相信這些臨界知識會幫助到讀者;最后,稀缺效應,他給了當當限量簽名版,給了京東限量珍藏版,創造出一種稀缺的環境,同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了以上臨界知識推廣《好好學習》的效果非常好,在作者看來,自己一個新作者,第一次寫書,一般一個比較好的作者一年能賣3萬本書就很不錯了,作者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年5萬本,結果上市一周就賣出了4萬本,還占據了各大排行榜前列,而且在中信書店中長期占據推薦書目,作者說,其實這不是他自己多厲害,這只是臨界知識在發揮作用。

這篇讀后感真的好爛,就是把我的讀書筆記簡化了,但也確實說明了這本書干貨真的很多,確實是可以指導我們的行動的,至少我看完本書,在為人處世,思考問題上感覺真的長進了很多,養成思考的習慣真的令我受益良多,有時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其實是可以提取出很重要東西的,就比如最近我帶兩個隊伍去干活,因為工具很少,所以兩個隊伍的負責人在分工具上產生了分歧,鬧到了我這里,一方的說辭一定是另一方蠻不講理,讓我去解決,如果按我以前,肯定不問青紅皂白去批評一頓另一個隊伍的負責人,但這次我思考了,為什么分歧會產生,為什么平時關系很好的兩人,在這件工作上會有那么濃的火藥味,我找到另一個負責人,把來意告訴了他,他說出了實情,確實工具很少,而自己要顧及自己隊伍的利益,如果低了頭,就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兄弟,所以態度不太好,自己也比較內疚。我馬上就明白了事情的本質,第一是想把工作干好,第二作為負責人要考慮自己人的感受。我把這個負責人的想法和另一個負責人一說,他馬上就理解了,最后工作完成的也很出色。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吧。當然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意義,我想已經內化到每天的生活了,歡迎各位和我交流讀書以及其他事情的感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 耀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DAY1】 請從《好好學習》這本書,封面,目錄,序言,結尾,請分析一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想解決什...
    拆擁閱讀 1,588評論 2 7
  • DAY1】 請從《好好學習》這本書,封面,目錄,序言,結尾,請分析一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想解決什么問題...
    Surprise旅程閱讀 767評論 0 0
  • 《好好學習》是一本最近出的一本很有誠意和深度的書,看完這本書,會驚訝于成甲如此年輕的年齡能有如此的認知深度,但是看...
    鴻波微瀾閱讀 2,250評論 0 3
  • 諸葛亮背后的人際關系網 諸葛亮背后的人際關系網
    Bobby0322閱讀 528評論 0 1
  • 今日霜降,秋意更加濃厚了,我所著的衣也一般。每日醉心于學習無法自拔,只能抽行走在路上的時間,張望著世界,大膽地窺探...
    duolaIris閱讀 23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