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一學期又要畫上句號,感覺一切總是來的那么突然,讓人措手不及。
聲樂是我的主課,當然平時的時間更多的應該用在練習唱歌上,而到最后才發現,自己似乎并沒有想的那樣做。而是將時間浪費在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上。分不清航向,左右搖晃。最近看《歡樂頌》,里面的女主之一劉濤我非常喜歡,喜歡原因有二:一是她演的角色是一個工作狂,對自己的工作非常負責,對接手的事更是要零差錯。對自我要求極高,對下屬更不用說;二是她對任何一個事的處理都有著明確的思維邏輯,也就是說對任何事都能拎得清,分的清輕重緩急。雖然是個塑造人物,但從這個人物形象中可以體會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間接感受到了自己對那種做事風格的崇拜,對她的仰慕。但回頭望望自己,卻是差之千里。
在這里又想起黃老師說的:“在救火的同時,努力找時間完成一件“普及消防知識”的事,救火是緊急而又重要的事,“普及消防知識”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前者經常鍛煉的是體力,后者經常鍛煉的是智力——大多數經常找不到這一類事;前者是活在當下,后者是活在未來,只有活在未來越來越多,活在當下就會少一些。”這個說法和我前面的做法又十分矛盾,在目前,就覺得做好當前主要的就是最好的,對身邊的瑣事可以放放。但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最終還是分不清什么才算“緊急而又重要的事”;什么算“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這個問題很是困擾。
感覺自己返璞歸真了,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