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聯盟和Elance-oDesk發布了8年來的第一份自由職業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就業者是自由職業者,人數達到5,300萬人。
“這項調查表明,如今的就業者擁有了真正的自主權,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多少工作以及在何時工作。”自由職業者聯盟的創始人兼執行理事薩拉·霍洛維茨說,“在20到25年前,我們根本沒有這種選擇。在遠程辦公的技術條件和人的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積極主動。”
這可能就是為什么該調查會發現:在18-34歲人群中有38%是自由職業者;35-44歲人群中的比例是34%;45-54歲人群是31%;55歲以上人群是32%。
Elance-oDesk首席執行官法比奧·羅薩蒂表示:“盡管幾乎所有年齡組都有自由職業者,但占比最高的是千禧世代,這是因為新技術的出現成為自由職業的主要推動力。技術讓人才更容易找到機會,讓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人更方便達成合作,也讓發送票據和收取款項變得更便利。”
雖然該調查沒能明確說明,美國就業者中自由職業者的比例是否在增長,但美國總審計總署(GAO)的一份報告估計,“非正式員工”(非固定員工)在就業者中的比例為31%,而調查則稱,自由職業者的比例達到了34%,誤差幅度為1.34%。
因此,盡管我們缺乏同一基準的比較,但一些間接的數據表明,自由職業現象可能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Elance-oDesk進行了一份調查,對象是在網站招聘員工的4,000多名雇主。結果顯示,比之去年的情況,有超過一半的人(56%)預期會聘請更多的自由職業者,而只有9%的人預期招聘更少的自由職業者;86%的人表示,他們認為在網絡上雇傭自由職業者將很快成為企業的常見做法。在跟自由職業者聯盟共同進行的調查中,32%的自由職業者表示,他們看到服務需求增長了,而只有15%的人稱自己的服務需求正在下降。
自由職業者聯盟和Elance-oDesk一開始跟政府討論的是審計總署正在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但這兩家機構后來決定他們要完成一項更全面的調查——“并不是簡單地視之為一個二選一的問題:你是或者不是自由職業者。”霍洛維茨說,“美國勞工統計局(BLS)上一次研究非正式就業者群體還是在2005年,(自那以后),我們已經看到人們尋找工作機會以及制定日程安排的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對自由職業的體驗已經跟原來不同,現在存在工作和合作的空間。隨著世界飛快發展,我們使用的計數方法仍然更多地基于制造業就業者。”
通過更詳細的調查,他們發現自由職業者并非單一的群體,而是可以分為五類:
獨立合同工(40%),他們是通常意義上的自由職業者,這些人沒有單一的雇主,而是為不同的客戶處理多個項目。
夜間兼職族(27%),他們擁有朝九晚五的正職工作,但同時利用業余時間賺外快。
多元化員工(18%),他們擁有多種收入來源,比如在做兼職牙醫接待員的同時也擔任優步(Uber)司機和瑜伽教練。
臨時工(10%),他們在特定時間段里擁有單一雇主。
自由企業主(5%),他們擁有1-5名雇員。
“調查顯示,自由職業是一種橫跨各個經濟領域的現象,低收入工人到高技能就業者不一而足。”霍洛維茨說道。
可能還有更多人會加入自由職業者的行列:
80%的傳統就業者表示,他們愿意為賺錢做額外的工作。
財務激勵也是驅動當前很多自由職業者的因素:有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是自己選擇走上自由職業之路的,而不是出于必要;另外,近三分之二的人也稱,自由職業道路比以往更受尊敬。
羅薩蒂認為這種態度轉變令人印象深刻。“如今千禧世代的父母正越來越多地關注什么適合自己的孩子。”他說,“而過去的情況是,父母希望孩子在一家大公司找到工作。現代父母理解,最重要的其實是就業能力,他們認為一種獨立的職業生涯同樣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對自由職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有43%的人預期出現更多的服務需求,而大約75%的人表示,自由職業最好的日子就在前面。霍洛維茨稱有時候認為樂觀主義并不流行,但人們感覺通過自由職業獲得了相關工作裁量權,因為他們重新奪回了工作時間和決策的控制權。這標志著一個就業新世界的起點,自由職業不再是非傳統就業方式,抑或只是一種有趣的次要現象,而是已經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