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逝的時間送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收獲,我透過身邊的人去找尋它的印記……
‘’時間都去哪兒了”,每每對鏡梳洗時,總是這樣自言自語問一句,有點矯情,有點無奈,也有點滿足與欣慰。眼角的皺紋,兩鬢的白發,記憶退化莫名其妙忘記了的事情,都是時間賦予的‘’禮物‘’,而臉上減少的光澤,眼神退去的清明,奔跑時不再如小鹿般的矯捷的步伐,也都是我們徒勞的掙扎。在我們感嘆“歲月無情”的同時,惶惑“時間去哪兒”的我同樣也發現,時間同樣贈與了我對生命更多的認知,對人生更多的思考,減少了我對人對事的計較之心,我變得更加豁達與寬容,也變得更加富有責任心與感恩心。
上學的時候,因為膽大,又自詡伶牙利齒,普通話說得標準,就總是喜歡參加一下演講比賽等活動,當時班里有個女生平常非常溫柔嫻靜,也喜歡參加這類活動,一顆心全是驕傲的我當時真的是不把人家放在眼里,可是每次比賽,我總是落在她的后面,這讓我心里不平好長時間,私下里總認為是評委偏心,當那段時間過去后,我回頭再看再聽,終于承認她就是比我講的好,隨即心境平和了下來,反倒對她很是敬佩。時至今日,這位同學更是把練習口才當做最大的業余愛好,經常朗誦詩歌美文,聲音感情無一不讓人動心動情。時間,讓她的長處更為動人,而讓我懂得了能夠欣賞別人的優點,也會讓自己成為被別人欣賞的人。
生活中,我經常被丈夫取笑“是個很難接受新事物的人”,一個觀點一旦成為我的觀點,我就有些認死理,不再深究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以前我不喜歡愛化妝,愛打扮的人,可當我的生活工作中不間斷接觸他們后,才發現,他們是一群多么熱愛生活的
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界的開闊,我懂得了生活的多元化,生命的多樣性,都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不斷涌現出的新鮮事物生活更加便利,讓世界更加精彩。
真的是“不知道去哪兒的時間”讓我逐漸退去年輕時候的氣盛與狹隘,做到了工作時可以與人潛心交流,業余時可以靜心讀書,沉淀反思,反倒多了些別人眼中常說的“書香之氣”,當真是意外之喜。
“時間都去哪兒了”,每每回家看望父母,也總是這樣不知不覺嘆一句。他們風風火火的為生活奔波的身影似乎還是昨天,為什么眼前的他們已經步履蹣跚了呢。多少年少的日子里,母親在田地勞作,我們姐弟跟著在田埂嬉戲;父親從井場回家,讓孩子們把他的大工鞋喊著號子脫下來,然后是全家哈哈大笑的景象還在眼前浮現,一轉眼,就是早已退休在家的爸媽輪流給三個兒女打電話問什么時候帶孩子回家團聚。眼前的場景由爸爸眉開眼笑的給我開家長會一下子轉換成我用輪椅推著腿腳不便的母親在醫院上上下下奔波……,我突然就濕了眼眶。
小時候,媽媽經常提起,在老家的時候,爸爸出門工作不在家,忙完一天的農活,還年輕的她也喜歡看電影,又苦于三個孩子需要照顧,無奈之余,她只好抱著弟弟,領著我和姐姐一起去,不知道是不是我年齡小的緣故,我總是落在后面跟不上趟兒,他們仨只好走一段等我一段,電影就沒看上過開頭。她每次提起,我都不服氣的說:“我小啊,沒辦法”。前幾年,我們一家五口終于有機會一起回老家,再次走在回村的路上,不知道為什么,正當壯年的我仍然跟不上趟兒,他們四人仍然時不常停下來等我,一邊等一邊回憶當年,說我的樣子一如從前。時間去哪兒了呢,這一刻,時間仿佛回到從前,我還是那個小小的我,抱個板凳跟在后面,前面還是我年輕的父母,正值壯年……
記憶中,哪次探家,父母都要提前準備一堆東西,臨走時也要我們大包小包帶著,還要囑咐我們“工作忙就不要老回家”,好像我們心目中的父母一直都是健康的,讓兒女放心的,他們的不牽累讓我們忽視了他們日漸蒼老的身體,忽視了他們也是多么需要兒女的陪伴。直到去年,忽如其來的腿疼襲擊了母親,要強的她忽然的活動范圍只限制在了家里,這時,她最難過的不是自己的身體,卻是煩惱自己不能再為我們準備吃的用的,還要麻煩我們帶她一遍一遍跑醫院,而疼痛也時常會讓她無助的掉淚,這時,我們就像年輕的他們,哄著、勸著。時間,在逐漸奪走父母的健康,卻也讓我們感到決不能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我們學會了“哄騙”,學會了照顧和體諒。
時間,只請你慢些吧,再慢些吧!讓父母在我的生命里駐留的時間長點兒,再長點兒……。
“時間都去哪兒了”,每每收到在外求學的兒子的電話,我總是這樣對丈夫說“你說,時間都去哪兒了,怎么這小孩眨眼就十八歲了呢,我還記得他剛出生時哭的跟貓叫似的,還記得上幼兒園他跳草裙舞,還記得他上小學高熱驚厥,為了防止他無意識咬著舌頭,我情急之下,把手指讓他咬著,結果把我的指甲蓋咬掉,整長了半年才好,還記得初中他青春期逆反偷著去網吧被我在馬路上打了一巴掌,還記得……,怎么就長大了呢,我覺得自己還在十八歲呢,他怎么就十八歲了?”每當這時,丈夫總是笑我“你還想青春了,孩子都要成年了。”其實,我何嘗不知道,十八年的歲月,教給孩子的是成長,交給我的是學著放手讓孩子成長。他學走路時,邁開步子,我試著放手鼓勵他自己走;上小學時,送到校門口,我依依不舍放開他的小手,看他走進校園;上初中時,他急于讓我放手,自己去做主,我反而說什么也不想……
兒子自小就是一個膽大、有主意的人,但是也是一個粗粗拉拉,絲毫不拘小節的人,這種膽大卻不心細地性格讓我格外不放心,這種不放心在孩子中考前達到頂峰,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行為也在這時達到了頂峰。我不想放手,他急于掙脫,交鋒的結果是他沒考上想去的學校,我心力交瘁,頭發大把的掉。
在送他去外地讀書的那一天,我還在操心費力的替他整理床鋪,怕他不會用銀行卡,怕他不知道怎么打水打飯,怕他與同學相處不好,就連回到家好幾天都還在擔心他的被罩套好了沒有,可其實,那一天,我忙于擔心各種不必要的擔心時,孩子已經在下定決心要好好地過好高中生活了,我忽略了當著孩子的面問他同學各種事項時他臉上的無奈,也忽略了他委屈卻堅定地眼神,也許那時,他就在心里喊著:媽媽,請放手吧,我能行。
時光很快,兒子的回家次數也很少,但每次回來,都帶給我不同的感覺。他快速地適應了學校的教學模式,他競選當上班長了,他參加學校的交響樂團了,他在元旦聯歡會上演出了,他忍著身體的不適走完了六十五公里拉練了……甚至于,他回家,會給我講我從沒見過的樂器的演奏方式,告訴我人應該保持點藝術的情懷去生活,還會在母親節時給我寫信,在父親節時給老爸寫歌了,這些,都是在我放手時發生的,當我真正從心里開始放手時,我也才真正的意識到,我應該給予孩子的是什么,是鼓勵他張開翅膀去飛翔,而不是怕他摔著,不讓他邁開腳步;是讓他直面挫折,而不是有困難就躲開;是讓他有勇氣去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讓父母出面。
沒錯,我看到他回家捧著手機玩時,仍然會嘮叨;看到他帶回來的臟衣服臭襪子,也會忍不住訓他;他出去會同學晚歸時,我照樣會一遍一遍電話催促;但是,時間已經教會我把不放心放到心底。而孩子,也在我放手的過程中,踏踏實實地成長。考試完了,他會主動告訴我哪一科沒考好,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他會在回家時,主動去買些學習資料;他在學校做志愿者時,會給前來咨詢的家長清楚明白的講學校的事情;他也做到了讓老師告訴家長“你的孩子很認真”……,
時間不知道哪兒去了,可是,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時間的成果,他從嗷嗷待哺,呀呀學語一天一天成為自信、自立、樂觀、開朗的青年,我則學會了放開雙手,欣慰的看他前行。
“時間都去哪兒了”,每每和同學聚會,和同事說笑,都會互相安慰:“時間都去哪兒了,這么多年,你怎么一點都不變呢?”可是,“不變”的同學已經從說句話都臉紅的青澀少年變成了一方單位的一把手,舉手投足間滿滿都是霸氣;“不變”的同事已經從小心翼翼的問師傅個問題變成了技術大拿,滿身滿眼都是驕傲;更多像我這樣的“不變”的女生也都變成了每日上班兢兢業業忙工作的員工,變成了下班匆匆忙忙忙家務的主婦……時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雕琢,按照你自己的行為方式雕琢成你想或不想的樣子,然后再讓你去反思,或無悔,或遺憾。
“時間都去哪兒了”呢?在我們身上做了無數道加減法后,它仍然在不緊不慢,毫不留情的繼續往前走,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想,面對無刻不在流失的時間,我們需要的不是糾結,不是感嘆,而是抓緊,抓住現在的時間去提高自己,去陪伴父母,去教育孩子,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有益的事情。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都交給時間,相信它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
備注:選擇一個相對容易的題目,卻仍然感到敘述的有些雜亂無章,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題目天天都在想,就變得跟生活一樣零零碎碎,回憶、展望、失望、希望交織在一起,就是時間給我們的吧,愿未來比現在美好,但一定要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