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20日,我參加了由省中小學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山東省市縣教師培訓機構培訓管理者高級研修班”。4天半的培訓,形式非常多樣,主要采用培訓前微分享、各小組互動交流、專家報告、半天培訓結束后現在抽取人員談感受、小組推選代表參加大會交流等。緊張的培訓獲取的知識都是零碎的、碎片化的,必須經過自己的系統思考和整理,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F根據這次培訓學習,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必須知道的培訓常識
1.正確認識培訓目的。培訓的目的是想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但最終的著眼點一定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目前的培訓都是外力使然,但最理想的培訓一定是通過培訓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讓他們主動發展,自主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成長。
2.準確了解培訓路徑。每組織一次培訓,一定要經過前期調研~確定目標、主題~制定方案~組織實施~績效評價這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哪一階段也不能忽視。反思我們組織的培訓,發現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前期調研和績效評價這兩環節,尤其是績效評價這方面尤為欠缺。這一點往常我們做到的就是組織一次培訓成果交流會,參訓人員匯報一下學習所得,但現在看來這是非常淺薄的。
3.全面分析培訓需求。培訓需求包括國家發展需求、職業需求、學校發展需求,教師自身需求。最佳的培訓是根據需求,根據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現狀,實行分層培訓。抓住目前培訓中最突出的問題~培訓效果的轉化做好文章。努力避免激動一陣子,然后束之高閣。要做好這一點,離不開培訓組織者的后續跟蹤,但關鍵還在于教師自身。教師自身要有進步和發展的內驅力,才能讓培訓效果最大化。
二、努力讓培訓效果最大化
培訓效果最大化是我們每次培訓的最終目的,如何讓培訓效果最大化,經過幾天的學習,我總結為以下4個方面。
1.有標準。理想的培訓一定要先期制定各類標準,用以指導后期的工作。如培訓機構設立標準、培訓教學標準、保障條件標準、培訓服務過程標準、組織內部管理標準等。有了標準,工作才有努力的方向。
2.有師資。要想讓培訓達到理想效果,一定要有雄厚的師資,根據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合理分工,各司其職,齊頭并進,最終形成一支團隊。
3.有方法。要想讓培訓達到理想效果,必須有方法,講究方法,方法多樣,不能一條路走到黑。要不斷變換新的方法,調動和保持參訓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培訓效果。
4.有成效。理想的培訓一定是培訓有成效,效果明顯。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這最終的一條,否則一切都毫無意義。讓每次培訓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一定的難度。這除了與組織者有關,與參訓人員也有很大關系,畢竟教師想不想學,愛不愛學才是關鍵。
三、嚴密的組織是培訓獲得成功的基礎
這次活動組織的非常嚴密,考慮非常周全,有很多值得我們培訓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1.方案制定科學合理。制作了專門的研修手冊,涵蓋了培訓通知、方案、研修筆記等,專門在手冊最后印制了《山東省干部培訓“十不準”規定》,嚴肅紀律。總體感覺,讀了這本手冊,已對本次培訓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
2.考慮細致,關注細節。培訓舉辦方為每位參訓者制作了學員證、桌牌。培訓期間封閉管理,按桌牌就坐,一律配戴學員證參訓。培訓過程中,有專人負責隨時按桌牌點名,這就避免了逃課現象的發生。整整4天多的培訓,除了個別人,絕大部分人員都能積極參訓,沒有隨意外出。
3.內容安排得非常充實。密密麻麻的安排了四天半,每個晚上也都安排了學習內容,每天都有作業,結束時還有研修總結。仿佛讓我們回到了學生時代。這樣緊密的安排,一定會讓參訓者受益更多。
任何一次成功的培訓絕對離不開培訓組織者精心、用心、周密的安排,這背后有太多太多我們想不到的辛苦。組織培訓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永遠沒有完美,永遠在路上。作為培訓組織者和管理者,一定要站位高,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培訓上,而要放在培養的高度開展培訓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培訓非碎片化,而成系列化。作為受訓者,唯有認真學習,方能對得起組織者,對得起單位,對得起自己。(1659字)
??????????????????????????????????????????????????????????????????????????????????????????????? 2017.10.2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