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自身產品與做產品VC過程中,我都被問到很多次,這個idea怎么樣、這個產品能成嗎、這個需求如何等等的問題?后來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一個產品or需求的成敗與否會由好幾個因素決定,在不同的時間點,也不好一概而論。
后來試圖用一點思考模型來解答對方的疑問,另一方面也在豐富與驗證這種方法,通常來講,我會從以下一些方面來分析:
案例:某團隊期望通過線下品牌干洗店與線上預約方式來做上門洗衣O2O服務,這種產品模式在現階段是否靠譜?
1、用戶層面
- 用戶
無論一個需求來自于boss還是自身,那首先應該想到的是,這個受眾人群是誰?誰才是我們的對標用戶,拿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將用戶大概定性出來為:中產用戶(更聚焦的定為懶人中產上班族用戶),當然了,用戶的分群可以從很多層面去分。
- 場景&問題
(1)平時上班忙,衣服集中到周末處理,但一下集中太多,沒有手洗的動力
(2)一些比較職業、奢侈的衣物,要干洗處理
(3)下雨天,雨綿綿,衣服濕了沒法干
(4)不愿意將時間花在瑣碎的事情上,要一種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
2、需求
那用戶是希望有人或者機器來幫他們洗衣服,用戶更關注的是“品質與效率”、速度這些,那么在用戶在選擇服務的過程中,頻次、強度、廣度覆蓋面都如何呢?
頻次:一般一周會有一次洗衣需求,有些用戶甚至有一周2-3次的需求;
強度:用戶有很強的意愿嗎?對于強度,可以根據用戶人群與場景來相應的判斷,有些人群的強度很強,有些人群強度一般,需要額外的刺激;
廣度:覆蓋的服務人群以中產居多,這部分人群在國內正在迅速增長,伴隨著消費升級。
3、與現有解決方式的對比
這個產品的解決方案是利用線下品牌店作為入口,通過線上預約,工作人員上門取送件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優勢&劣勢:
與傳統洗衣店的對比
相較于傳統行業,這種模式可以節省用戶時間,線上預約,取送方便,同時利用比較成熟的系統解決方式,也可以提高洗衣店的效率。與這個行業目前的領先企業的對比
這個行業做的比較好的,當數e袋洗。e袋洗為榮昌旗下的線上洗衣平臺,有APP與微信端。
模式:
(1)、e袋洗模式側重于利用小區人員收衣,而后配送至工廠統一清洗,而后再送回給用戶的智能工廠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較好的形成大規模批量清洗,更標準化,降低企業成本。
劣勢在于針對于一些對需要快速清洗、效率的用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同時因為沒有門店,那么針對于一些衣服后市場沒有得到更好的滿足。當然了,也注意到e袋洗已經開始著手合作洗衣店,以及自身的品牌店。
(2)、那我們再來看案例中提出的利用線下品牌店+線上預約的打法的模式
這種模式優勢在于可以更好的滿足關注快速清洗、效率的用戶;另一方面,因為有品牌店的存在,可以更好的滿足衣服后市場服務(比如改衣、補色等等),將上門工作人員當做銷售人員,來提高效率;另外因為有品牌店的存在,用戶的體驗與實際曝光率在周邊2公里以內可能更高。如果能同時與旁邊便利店或者將多余空間作為衣飾展示區,將可以提供當個用戶的ARPU值。
劣勢在于因為模式較重,不易于快速擴張,但目前因為本身線上流量較難獲取的情況下,如果能將線下的品牌店作為一種可統計流量的入口,來提高整體運營效率,也可以嘗試一番。
4、市場&商業成本
先算幾筆賬單:
(1)一個線下品牌店裝修與洗衣加工機器,需要多少錢?
根據自身親自到線下的了解與計算,大概一個30平左右的品牌店+洗衣機器,費用為60W左右。
(2)針對一個小區的試運營,一個月能夠有多少銷售額?
假設在一個1000戶的小區,試運營這種模式一個月,通過線上預約、優惠活動等,有400個訂單產生,平均每個訂單價錢為120元,訂單也會受到季節影響。
(3)人員與其他開銷
1個前臺+3個工人(配送、人工干預洗衣部分等)=4個人,假設人員開銷為1.5W元,租金為5000元/月,其他5000,則總開銷為2.5W元/月
(4)機器損耗
相對來說,發生的概率較小,而且都在保修范圍內
那么計算下來,在理想狀況下,如果一個小區,則需要大概2-3年以上才可以回本。那么就只有通過向其他城市、小區擴張、同時洗衣加工必須跟上;另外提高單個用戶的ARPU值來保證盈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