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班會,和學生玩了一個撕紙的游戲。
首先要求全體同學按小組面對面坐好。
全部閉上眼睛。
把事先準備好的紙張,開始進行折疊。折疊兩次之后,自己動手撕下一塊。
然后閉著眼睛,把紙張給周圍的同學,讓,周圍的同學也撕下一塊,自己想想周圍同學會撕成什么形狀?
睜開眼,把紙展開,小組內互相看看紙的形狀。
給各組五分鐘時間,來討論這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感受?
各組推薦代表上臺發言。
第一組代表同學說:我們認為,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我們不可能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我們自己也不會按照別人的想法去做。
第二組代表同學說:這是一個沒有意思的活動。
第三組代表同學說:要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多考慮別人的想法。
第四組代表同學說:閉著眼睛做東西,做不出想要的。就像平常想做一件事,會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在做的過程中不可能做的和心中想的一模一樣。
第五組代表同學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遇到的事情也不同。睜眼的時候,折疊紙張會受影響,閉上眼的時候折疊紙張,受影響很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六組代表同學說:活動很有意義,我們組感覺,就像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但都是為了學習。
第七組代表同學說:一模一樣的紙,代表著開始我們都是一樣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發生了變化。
第八組代表同學說:閉上眼睛,可以隨心所欲的折疊這張紙。有點浪費紙,不夠環保。
第九組代表同學說:閉上眼睛,折疊的時候想對齊,但怎么都對不齊。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做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因為錄的視頻效果不是很好,同學們的發言和實際上稍有出入)
后記: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一點誤會,多一份理解和體諒
同樣的前提下結果怎會不一樣呢。其實問題就出在我們每個人對指令的理解上了,聽到同樣的指令,但每個人對同樣的指令理解不一樣就會出現我們看到的結果。個人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人,即便是思維方式絕對相同的也沒有;
(2)每個人社會背景不同;
(3)每個人文化背景也不同;
(4)每個人觀念不一樣;
(5)每個人習慣不同。
還有其他諸多因素,所以才會產生這種指令畸變事故,引申大一點就是即便是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同一個物,亦或是眾所公認的真理和公理,不同的人對其的理解和評價都不會是一樣的。
啟示:
A與人溝通或交往時,如果能換位思考問題,能站到對方立場上想問題,則你很容易和對方達成共識;
B如果雙方的感受能使彼此感同身受的話,則溝通是成功的;
C當一件事不能用語言完全表達出來的話,讓事實說話吧;
D最重要的啟示,一個完美的團隊,其靈魂應該是所有成員彼此產生的“默契”感。而默契應該是長期通力合作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