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盜版、成功學的書籍的名字就是這么寫的,不過還挺好使,一下就清晰了文章的目的,產品與服務對于他的理解有沒有到位? 進而來看待產品經理的問題。
首先,對于產品經理不產品經理以前是大家都是沒有認識的,有些做出好的服務的團隊也未必清晰地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有清晰的理解,最懵懂,包括我自己在內,以為就是做一個牛逼東西扔上去就會奇跡發生,這樣的思想如果不是去買彩票,對于做一件事情是沒有意義的。
就以《口袋怪獸》作者田尻智對于產品開發的理解來看,對于他的作品延續的服務達到了二十年之久,到了今天還在開發以口袋怪獸為主的桌游,升級版游戲等等。
照樣有一代代的粉絲追隨這個產品的發展,試問如果沒有對服務一整套的理解,產品是很好,服務如果不好,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運氣罷了,所以現在很過國內游戲產品經理策劃出來的游戲,也就是火一段時間罷了。
需求,需求,需求
服務,服務,服務
能滿足需求的永遠不只是看的見得產品,還有背后的持續的服務。產品是用來提供功能的,做產品的人應該是滿足用戶需求。如果產品人跳過用戶的需求而只去關注產品的功能,意淫用戶需要功能,避重就輕罷了。就類似設計中的好不好看的問題,很多時候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第一的,沒有高低之分,很多把好看逼格放到第一位的,只想做高大上的設計,是沒有理解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服務關系。有的地方用戶的需求是更關心功能,有的地方用戶更關心的是整體服務,這個和用戶的需求導向的不同來看。
特征,特征,特征
其實最近我發現和朋友同事聊天的時候,對于特征這樣的形容更加理解了,我記得以前用的mp3是不講究特征的,只講究功能,功能大的為王,現在更多的出現功能背后的特征,小米除了好用還是智能家居戰略平臺的總控器,這個特征是買手機的時候沒有提到的,包括三星,這個都要去觀察其背后的目的,如果我們真的只想做個功能滿足用戶,這一點只是入門,不解決特征對于用戶需求的整體服務的總體體驗,功能在牛逼,也只是你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