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漫電影越來越能看了。因為珠玉在前的《哪吒》《齊天大圣》《羅小黑戰記》,我對《姜子牙》也充滿了期待,第一時間就拽著大寶去捧場。
結果,旁邊一手爆米花一手奶茶的大寶,在一個多小時里,一共問了我九次什么時候結束。
《姜子牙》,最后的彩蛋,是全場最好看的部分。我都不太好意思說出這樣的觀后感,頗有點尷尬呀。
首先,總結一下電影對故事內容:
心懷蒼生、秉執善念的姜子牙,因固執于九狐幻像中一個小女孩的元神,不息忤逆師尊,結果,封神之路功虧一簣,被師尊貶至極荒之地北海冥思/思過十年,終于偶然重遇小女孩小九后,勇敢踏上尋找真相解答疑惑的道路。這一路,犧牲了四不相,犧牲了申公豹,犧牲了自己,最后也沒能救回小九。
幸運的是,師尊的師傅,姜子牙的師祖后來出面主持公道,扭轉乾坤,各人才能投胎的投胎,復位的復位。哎,最后的最后,還是得靠神仙呀,不過一位更牛掰的神仙罷了。boss,總是在一片狼藉之后姍姍來遲,早干嘛去了。
電影展示的真相,是師尊為了一統三界的野心,(美其名曰給蒼生作最好的安排)與狐族勾結,導演了一場人妖孽戰。結果,狐族淪為炮灰,人間淪為修羅場。
所謂成也子牙,敗也子牙。姜子牙給了他一個華麗麗的上下半場,卻在即將落幕時給他來了個慘戚戚的結局。
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當神仙的信仰崩塌后,誰知道那一只黃雀,究竟是師尊,還是那師祖呢。
電影成功地闡釋了什么叫做“道貌岸然”,力挺被甲方傳道授業之后的乙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惑的那一份叛逆。
若換了申公豹這樣的乖學生,把真實當成幻象,又或者為了所謂的大局觀,犧牲一人,成全蒼生,怕是九尾再無申訴之日,小九永無投胎之時。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命不救,何以救蒼生。
看來,人,有時還是得有自己的一份自信和秉執。
上述電影的內容及主旨,我主觀認為是挺好的,也不難理解。但,它就是讓我不能很自然地去共情,共鳴。它表達得太隱晦了。
雖然電影很努力用黑色花作為線索在層層推進的情節中持續暗示,用同命鎖作為鑰匙一步步接近真相,但這過程中出現的枝枝葉葉并沒有達到輔助的效果,反而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與情緒。比如,幽都山的紂王,就是個比雞肋還沒有存在感的存在,對劇情對人物塑造都沒有任何影響。還有九天玄鳥,出現的次數太多了,足以讓人產生視覺疲勞。
最讓我吐槽的是同命鎖。我實在想不通師尊為什么要畫蛇添足,多此一舉。要沒這同命鎖,姜子牙就不會猶豫那么一下,以至讓九尾求得生機。要沒有它,就不會留下致命的鐵證,讓姜子牙剝開真相。
真相,影片直到最后,九狐才吐出來。但,我的好奇和興奮都消耗在九狐那幾次故作神秘的干嘔這一欠揍的操作上了。
說到底,還是不夠通俗易懂呀。電影想要表達什么,我相信,即使是十來歲的小朋友,也要拿出干考試附加題的勁兒,才可能領會得到,理解得了。
好吧,可能是我不夠聰明,所以才無法理解影片的情節。但這世上,聰明的人本就不多。
綜上,視為一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