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鐸老師《夫妻關系中,你了解另一半的需求嗎》微課回顧
文字整理:海燕
戀愛的激情過后,走進婚姻的兩個人往往會發覺,對方似乎再也不像熱戀期那么懂你。
你了解你的伴侶嗎?
你能很好的捕捉到伴侶的需求嗎?
懂他/她,才能更好的去愛他/她。
了解他/她真正的需求,夫妻之間才能擁有更和諧的互動,才能擁有更美滿的婚姻,才能給孩子塑造一個關于“幸福”、關于“愛”的圖景。
這個微課從不一樣的角度,引導我們可以不再因“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戲而傷神,讓我們不再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讓我們借得一雙慧眼理清夫妻關系中的障礙!
01親子關系的生命歷程
1、一開始在媽媽的子宮,子宮是我們的界限,被孕育被保護;直到有一天,子宮承受不了,如果不離開,母子都會有生命危險,于是出生,這是第一次分離(生理上的);
2、出生后進入另一個“子宮”,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每長大一些,就學到一些新的東西,就離父母遠了一些;也會不斷產生沖突,每一次沖突都是在檢測家庭的界限,成熟的父母會不斷調整界限,不同年齡的孩子界限不同,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直到脫離家庭、獨立生活,第二次分離(心理上的)。
3、成立自己的家庭,并且在自己的家庭里重復上述兩個過程。
反思:我們在心理上長大了嗎?是不是在心理上還是個吃奶的孩子?大部分人,沒有完成第二次分離,要么活在原生家庭的庇護下,要么背負著爸爸媽媽的期待。
02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
1、親密關系是親子關系的基石,親密關系大于親子關系
2、親密關系是家庭關系中唯一一個平等、對稱的關系。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兄弟姐妹中一定有先后、大小。
3、親密關系是家庭關系中唯一一個可以選擇的關系。父母、孩子是無法選擇的。
4、親密關系是通過施與受(物質、情緒、心智、靈性等層面)來建立聯結,親子關系有生理上的聯結。
施與受出現比較大的失衡,會造成關系的瓦解。一般來說,接受方會先選擇離開。因為接受比給予更困難,如果沒有機會、沒有能力回報,會很有壓力。
03親密關系中的需求
1、了解對方的需求。關注對方需要什么,關注對方付出了什么。
2、男人離開自己的家,女人離開自己的家,兩個人共同建立自己的小家,是目前來說比較理想的模式。離開原生家庭,不是犧牲,也不是背叛。
3、維系穩定的親密關系的三個要點:
①身份的確定,你是你伴侶的男人或者女人嗎?
②你能發自真心的去愛對方嗎?
③你能讓對方碰你的身體,享受性愛嗎?
處在親密關系中的男人/女人,有三種狀態:父母、成人、孩子。成熟的親密關系,也是不斷成長的,同時,是以成人的狀態的相處。
再來感受一下互動答疑環節老師的妙語連珠、一針見血吧!
還有什么事是女人不能做的嗎?
搬磚,女人可能搬不過男人。
老公已經習慣玩游戲到兩三點才睡,我覺得影響他身體健康,但是跟他溝通了很多次都還是晚睡,他自己有時也會主動說打算今后早點睡,但是目前沒變。我想問是什么原因?
這個時候他是孩子還是成人?你是老婆還是媽?
有時候會覺得對方不夠我成熟,就會覺得家里多一個孩子一樣
這個時候你也做孩子,一起玩。
結婚前答應單住,答應裝修新房,結果因為老公家的原因提早結婚后,沒有出去單住,老公說不想花父母的錢裝修,也不裝修新房。長期住在婆婆家。現在新房在裝修,但是二人因為這件事除了裝修的事外不怎么講話了,好像無話可說
你可以先長大,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會比兩個小孩在一起好些。
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就是不自然地對老公忽視了
看到這個,改變就開始了。
老公出軌了,我還想保住這個家,我應該怎么辦
出軌的問題,也是最近比較熱門的問題。關于男女中有一方出軌,一般情況下,我們主要都去看為什么要出軌。這個其實不是最關鍵的。
首先要問的是,這個婚姻你還想要嗎?如果不想要,就很好辦,一拍兩散。如果想要,那看一下對方,對方想要嗎?如果對方不想要,你想要,那可以權衡一下。
這個想要,是問你自己,而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這個和外界沒有關系,是和你有關。你,想不想要?
如果對方也想要這段婚姻,已經認識到錯了,那就要做一些功課。
首先,對方出軌,他負了你。從施與受的角度來說,他必須也應該得到一些懲罰,或者做一些補償。這個懲罰,不是說你也去出軌、報復他。是用你認為合理、對方也接受的方式。如果你覺得要用大愛無私的包容他,從能量上來說是不平衡的;而且在你的內在,你也不可能真正原諒他、放下這件事。或者,對方會一直帶著負疚感,在未來,可能這個關系會再一次無法繼續。
只有當你把憤怒表達出來,把懲罰執行出來,能量才比較平衡。
這個懲罰可能也不是一次兩次,可能需要很多次。
然后,再去慢慢的看,為什么出軌?再去做一些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