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是開放的,但也充滿了競爭,當身邊的人過得比自己好,自己應該有什么樣的心態?
這個年紀的我們,正在努力學著如何變優秀,也時常在變優秀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朋友和我說,作為學生你最主要的是學習。我理解他的想法,也知道提早進入社會的他的不容易。當然,學習在我這兒是放在第一位的。
可以說,我找到真正的自己是在兩年前。也曾渾渾噩噩找不到方向,慶幸終于柳暗花明,認清了眼前的道路。
之前古典住在長城腳下某個村里的小院閉關寫書。這不是村里人的農家樂,而是一個城市女青年搭建的現代世外桃源:全木地板,歐標家具,雙立人廚具,100 兆寬帶。湖北的老父親從老家過來住在院子里,每天澆水、養草、搭藤蔓爬的木架子,閑時坐在藤椅上抽一口黃鶴樓,用兩年時間打理出一個郁郁蔥蔥的花園。
生意好做嗎?老頭搖搖頭說,最難的不是做事,而是周圍人的思維差異。
在城里,你做得好,大家就來模仿、學習,比賽動腦子,經濟一下子就搞活了??赡苡腥税嶙吡?,新來的人家搬進來,繼續搞。大家都有機會。但是農村里有些人現在還是有點兒看不得你好,院子生意太好,樓蓋得很高,旁邊人都嫉妒——這種嫉妒是那種完全損人不利己的嫉妒。用各種方法惡心你,比如偶爾給你斷個水電。
當然,現在農村越來越開放,而城市也出現躺在父輩財富上不愁生計的人,這兩種思維沒有差距,更多的是“我好你也好”和“我不好也不能讓你好”的思維差異。
我在高考的時候,班上成績好的同學很少教大家如何解題,也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搞到手的學習資料,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場排他性的競爭。步入社會,我們才發現資訊這種東西,越分享越多。面臨學校的考試,交換答案是作弊;面臨人生和事業的考試,互通有無則是一種智慧。
今天,開放和流通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信息是一種有門檻、無成本的分享物。“無成本”是指一份信息分享了還是一份信息,而“有門檻”是指如果聽眾認知水平不夠,即使看到信息也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你在認知升級上花的功夫不會因為分享信息而白費。再說了,即使你不講,也總有人講,還不如自己講,幫自己獲得連接。
今天,你會發現這樣一種有趣的情況,兩家競爭公司的業務部門競爭得你死我活,但是兩家公司的老大卻時常溝通信息,互通有無,什么事還商量著來,打個招呼。從長遠來說,開放者一定會贏,頭部的開放者一定會強。
但是為什么很多人還是不愿意參與呢?因為我們有一種“見不得人好”的認知偏差。
兩份一模一樣的工作,只是工資不同:
? 9000 元收入,同事的工資是7000 元;? 9500 元收入,同事的工資是12000 元。你會選擇哪個?
現實中,很多人會選擇前者。在他們看來,比別人好,比自己過得好重要。所以開放會讓你不舒服。在小世界里也許很厲害,只要你一進入開放系統,就馬上能看到許多比你強的人。和這些家伙在同一個維度下,你簡直就像工資表被暴露的底層員工一樣,受不了。你退出,急于給自己定義個封閉小體系,在封閉的圈子里,尋求心安理得。
這是“那些人都是靠爾虞我詐貪污腐敗上的位,我們就是輸在老實上了”,也是“這么成功,還不是靠他爹”的思路??床坏萌撕?、不承認自己差的人最愛封閉體系。
對待未來和新事物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未來能走多遠。這個世界只有三種人:創造變化的人,擁抱變化的人,忍受變化的人。
對大神,要見得人家好,不要想著當年他和我還同班同學呢……當年是當年,人家乘著冪律火箭躍遷了,你能做的只有趕緊學習。
對比你差的人,要容得別人的不夠好,他和你的差距沒你想的那么大,只是他還沒有理解你看到的規律。
佛教中有一種修煉,叫作隨喜贊嘆。西藏人看到了朝圣路上磕長頭的人的虔誠,于是隨心、真心發出感嘆,感嘆他們的功德,也希望他們更好。這個瞬間,你就獲得了同樣的福報。隨喜贊嘆其實有它的科學性。當你愿意開放分享,真心為他人的成就感到開心,你就把你身邊變成了開放系統,你自然也就會從系統里受益。
隨喜贊嘆還是不許你過得比我好?比較富還是一起窮?封閉還是開放?
這是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