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字路口,你有沒有發(fā)過呆?看著眼前四通八達的路,是否在心中琢磨:“我該往哪兒走?”
其實人生啊,就像走一條長長的夜路,抬頭能看見星星指明方向,低頭能看清腳下別踩空——這兩樣,缺了哪樣都走不穩(wěn)。
一、先得抬頭看看天,心里得有片星空
你得明白,人活一世,總得有點“夠不著的盼頭”。
就像小時候你攢了大半年的零花錢,就為買那輛心儀的自行車;
后來你考上了大學(xué),心里憋著股勁,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這盼頭呀,就是你心里的星空。
五百年前,王陽明在貴州龍場的石洞里琢磨“知行合一”時,周圍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
可他心里裝著“讓天下人都活得明白”的大目標,后來愣是從荒蠻之地走出了影響中國幾百年的哲學(xué)思想。
說白了,人要是沒點“不切實際”的念頭,跟拉磨的驢有啥區(qū)別?
每天重復(fù)著轉(zhuǎn)圈,早晚會問自己:“我這么累,到底圖個啥?”
那些說“理想沒用,吃飽就行”的人,可能連“吃飽”都懶得努力。
人生沒了盼頭,人就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風(fēng)往哪兒吹就往哪兒飄,早晚得摔在泥地里。
記?。骸把劾餂]星星的人,腳下容易踩進泥坑;心里沒遠方的人,一輩子走不出小圈子?!?/p>
二、光看星星還不夠,得把腳踩進泥土里
你肯定見過那種整天說“我要創(chuàng)業(yè)當(dāng)老板”“我要寫本書”的人,可三年過去了,他還在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
為啥?因為他只抬頭看星星,忘了低頭看路——創(chuàng)業(yè)得先學(xué)怎么跟人打交道,寫書得先每天坐下來寫五百字。
再遠大的理想,也得拆成一個個能摸到的小目標。
袁隆平爺爺研究雜交水稻時,天天蹲在稻田里觀察稻穗,一蹲就是幾十年。
別人覺得他是大科學(xué)家,該坐在辦公室里,可他說:“離開稻田,我就是個廢人?!?/p>
他就是把“讓所有人吃飽飯”的大目標,拆成了“今天數(shù)清楚這株稻穗有多少?!薄懊魈炜纯茨钠锏牡久玳L得不對勁”。
你發(fā)現(xiàn)沒?那些做成大事的人,反而更在意小事:敦煌的守護者樊錦詩,一輩子就干一件事——保護壁畫,連每道裂縫都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啊,“再高的山,也是一步一步登上去的;再遠的路,也是一腳一腳走出來的。你眼里的‘大事’,都是別人熬了無數(shù)個‘小事’堆出來的?!?/p>
三、星空和泥土,本就是一體的
你可能會問:“光看星星容易摔跟頭,光看腳下容易走迷路,怎么平衡?”
其實啊,真正會走路的人,都是走幾步抬頭看看方向,再低頭盯著腳下的坑。
就像你考駕照時,既要盯著前方的路,也要時不時看后視鏡、踩剎車——缺了哪樣都得掛科。
二十多年前,馬云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聽起來就像說胡話。
但他帶著團隊從“挨家挨戶推銷網(wǎng)站”這種小事做起,每天記客戶的需求,改了無數(shù)次頁面,才慢慢做出了淘寶。
你看,他心里裝著星空,手里干著泥土里的活。
反過來,那些只知道“低頭搬磚”的人,可能搬了十年磚,還在原地搬;
而只知道“抬頭做夢”的人,夢做得再美,醒來還是在原地。
現(xiàn)在很多人,要么焦慮“我怎么還沒成功”,要么迷?!拔业降自摳缮丁?。
其實答案很簡單:“先想清楚你想去哪兒(抬頭看星空),再問問自己今天能做什么(低頭踩泥土)。
大目標像樓梯,得一階一階爬;小日子像針線,得一針一線縫?!?/p>
四、寫在最后
人生最可惜的,不是沒走到終點,而是你連“該往哪兒走”都沒想過,或者想清楚了卻懶得抬腳。
記?。骸靶强战o你方向,泥土給你力量;理想讓你抬頭,行動讓你靠近?!?
你就這么走——白天好好干活,晚上想想遠方,走著走著,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覺得“夠不著”的星星,其實早就亮在了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