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忘了多久沒有在看電影時認真哭過了。七月與安生,從知道這部電影獲獎開始一直想看,終于在這個安靜的周日下午靜靜的宅家里看完,也第一次有了想寫影評的沖動。
電影里有友情有青春有感動。
1,七月與安生:一個靜如處子;一個動如脫兔。七月大概就像大部分的好學生乖乖女的印象,家境不錯,學習好,為人溫和。而七月恰恰相反,善良率真,大膽叛逆,不走尋常路。而這么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卻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覺得都是因為彼此想成為對方的樣子的一面。這里面有七月對安生自由自在的追求,有安生對七月家庭美滿的艷羨。七月,可能是大家眼中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一切看似美好,卻用少了一絲活潑:而這時安生卻像一只兔子一般,進去七月的生命,七月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個自己想成為的有趣的人的樣子,但又怯于放下種種羈絆。而安生因為父親去世早,母親也許是改嫁,雖然電影沒提到,有著單親家庭的孩子的叛逆和對完整家庭的渴盼,所以特別羨慕七月那樣家庭美滿的小幸福。
2,感情線:總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很脆弱的,曾經好得不可開交,因為一些嫌隙,卻再也無法修復,特別是女人之間的關系。一開始,因為家明表現出對安生的喜歡,安生出于對七月的保護,決定遠走。其實安生心里一萬個不想離開,這才有火車開動的前一秒,安生問七月,如果你要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這時候的七月剛好看到了從安生脖子上掉下來的玉菩薩,心里更不是滋味,女人總是在感情之中變得自私,她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家明,選擇了讓安生離開。而安生選擇了七月。直到家明離開家鄉,安生才在信里問七月能不能讓她回來。到后來,七月與安生再次見面,七月心里其實仍對家明喜歡安生耿耿于懷,雖然時間過去了這么多年,但是這份嫌隙依舊在。這么多年過去了,成長和生活將兩個人的差距慢慢拉開,七月有一份好工作,生活無憂,而在外漂泊這么多年的安生,必須依靠一些七月看不過去的伎倆去混日子,但也許是家明那件事造成的嫌隙,才導致了她們的爆發。其實七月也知道,安生也是喜歡家明的,但是她選擇了退讓,而七月心里卻容不下。
3,安生:七月與安生,主角其實是安生,所以始終覺得安生其實是帶著主角光環的。七月則是一個外表看起來乖乖,其實也有一點腹黑的人物。不知道是不是看電影之前一直把這部電影想想成同性電影,所以當在出租屋里七月說有喜歡的人時安生卻紅了眼眶的時候,一度堅信自己是對的。但后來覺得安生對七月的愛遠超于此。一方面,在退讓方面安生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鄉為代價成全七月和家明,也許安生并不喜歡流浪,一個渴望家的人怎么會喜歡漂泊無依的感覺,所以才有家明去北京她就立刻說要回來。安生對七月的愛更在于,把她們的故事寫成小說,并且將七月的結局改成了她心目中完美的樣子。其實喜歡自由的不是安生,而是七月,只是七月不舍得放下那些生活的牽絆,但當她生活中賴以生存的所有牽絆:工作,感情土崩瓦解的時候,她終于選擇了走出去,去成就關于自由的夢想。七月懂安生,安生更懂七月,七月所想要的生活,并沒有停止在短暫的27歲,而是像那些年不在一座城市的日子,不聯系的日子一樣,在彼此看不見的遠方快樂著,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