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y+第6期拆書訓練營加一組+第18次作業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非暴力溝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I部分

What

片段主題
如果我們一切行為的動機都是出于對生命純潔的愛,都是致力于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根據自己的真實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的生活方式,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這樣我們的生命將變得充滿喜悅。
適用范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覺有一些事情是無趣的,需要運用這個“選擇做”代替“不得不”的練習,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選擇,去找到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Why

這么做的好處
啟發我們深入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滿足了什么樣的需要,這個需要對自己來說是否重要。以此幫助我們選擇決定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從而更加投入到真正有樂趣的事情中去,讓自己更加懂得愛自己。
不這么做的壞處
如果日復一日去做內心認為“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費盡心思、委曲求全、逃避懲罰,因為沒有循規蹈矩而感到羞愧,努力避免因為無法滿足他人的期待帶來的內疚感,或是受到內疚、職責或義務的逼迫而感到無可奈何。最終將會完全失去生活的樂趣。

How

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來練習如何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1、列出事件清單,寫上你認為沒有意思卻不得不做的各項事情;
2、在事件清單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3、在“我選擇做(某個事項)”之后,加上“是因為我想要 ”,空白處填入自己如果做這個事項可以被滿足的需要;
4、評判這個需要是否重要,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真正讓自己快樂,是否有可以取代的其他方法可以滿足這個需要;
5、再次審視,自己如果選擇做這個事項,沒有被滿足到的更重要的需要有哪些,從而為清單上的各個事項下一個決定,繼續做,或是放棄。

A1寫出你覺得沒有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某個事項

每天,我都要洗衣服,特別是現在這樣的酷暑天氣。這是我不愿意做、卻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因為我需要在不同的場合穿著適合的服裝,如果不洗任其堆在那里,到了需要的時候就沒法穿。我覺得洗衣服既耽誤時間又傷害手部皮膚。所以每次搬家第一個要確認的物件就是洗衣機。但是有些面料的衣服不能用洗衣機洗,特別是孩子的衣服大部分都得手洗。

A2使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的步驟,分析未來你不得不做的某個事項

未來幾個月內,我即將要步入體制內一個未知的新的工作崗位。這種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將會占用我大半部分生命。大多數體制內的人是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沒有工作興趣可言,只有崗位職責和義務的逼迫。這種狀態我并不期待,但這是當前無可奈何必走之路。使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對此進行分析:
1、事項內容
體制內的工作;
2、套用句式
我選擇做體制內的工作;
3、套用句式
我選擇做體制內的工作,是因為我想要A.有利于兒子將來教育培養的資源網絡;B.穩定但不豐厚的工資收入,保障我和兒子的基本生活需要;C.給父母安全感,讓他們少擔心。
4、評判以上需要
這三方面需要對目前的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都被滿足,我的內心應該是比較平靜,僅僅是履行了為人父母、為人下屬、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沒有虧欠感,談不上非常快樂。
A需要是最大的支撐理由。在尊重兒子的個人意愿的前提下,我作為母親有義務為他的成長進行必要的鋪墊和引導。
B需要是可以被替代的,收入是可以通過其他合理合法的途徑取得的。
C需要是建立在A、B需要被滿足的基礎之上的,無論是選擇哪種途徑,如果A、B被滿足,C需要即被滿足,這需要我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向父母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性。
5、再次審視個人需要,作出決定
如果我選擇做體制內的工作,沒有被滿足到的更重要的需要有:自由選擇夢想、目標和方向的需要;創造的需要;更多樂趣的需要;對自己誠實的需要;賺更多錢以保障更寬裕的物質生活的需要等等。

基于以上未被滿足的需要對自己更為重要,我作出的決定是:
暫時選擇做體制內的工作,等到合適的時機來到,改變自己目前這個選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