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想想這兩個問題,
有哪件事,你經常做的話會對你個人的生活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可是卻遲遲沒有去做?
在你的事業上有哪件事會產生類似的效果?
我們過一會兒再討論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先討論主題“要事第一”,要事第一是通過獨立意志的發揮,建立以原則為重心的處事態度,進而達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獨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
除了自我意識、良知與想象力之外,真正使有效管理成為可能的是人類的第四個天賦-獨立意志。有了它;人類得以做各種抉擇并依據這些抉擇行事,因此獨立意志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先決條件。
獨立意志強弱可由自制力-是否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見出端倪;因此自制力是一項重要的品格。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當自己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
自制力一次來源于信徒;他們信奉一種哲學一套原則或價值觀;信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或代表這個目標的人。
換句話說,自制力來自于內部;那時獨立的意志的作用,你是你自己內在價值觀的信徒;具有讓情感,沖動和情緒服從于價值觀的意志和品德.
葛雷所著:成功的共通情一文:深獲我心,終其一生;葛雷都在尋找所有成功共通的秘訣,最后發現勤奮,運氣和靈活的手腕很重要. 但是關鍵惟有掌握重點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他說.
成功者能為失敗者所不能為,縱使并非心甘情愿;但是為了理想與目標,仍可以憑毅力克服心理障礙.強烈的進取心可使人勉為其難;排除不急之物的牽絆.
別讓瑣務牽著鼻子走
將耗費時間的事務依據急迫性和重要性分為四類:(參考為什么要區分緊急與重要任務), 急迫性是指必須處理
急迫之事通常顯而易見;推托不得;也可能較討好,有趣卻不一定很重要.
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于實現個人目標就是要事,一般人往往對燃眉之急立即反應;對當務之急卻盡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與主動精神;急所當急.
第一類事務:(重要與緊急)即急迫又重要,人生在世,無法避免.
危機處理專家或者有截稿壓力的文字工作者,更是經常與之為伍。如果只專注于這類活動;終有被問題淹沒的一天;他們惟一的逃避之道便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活動(第四類)。 至于急迫而不重要,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便拋諸于腦后。
也有人把大部分時間, 浪費在急迫但不重要(第三類)事務上; 誤以為愈急迫就越重要。其實急迫之事往往對別人而非對自己很重要。
只重視第三類,第四類事務(不重要與緊急;不緊急與不重要)的人, 擁有的并非有意義;負責的人生懂得舍棄這兩類無關緊要之事,對第一類要務也盡量節制以投注更多時間于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第二類), 才是個人管理之論
第二類事務(重要與不緊急)包括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這是很重要;卻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輕。
相反地真正有效效能的人;急所當急,不輕易放過機會,并防患于未然;盡管也會有燃眉之急,但設法降低至最低。
現在,回到本章開頭的兩個問題,請查看自己的答案屬于以上哪一個事務;依我推測;答案多半是第二類。因為重要,才會使生活大為改觀;卻因為不夠緊迫;所以受到忽略。但是只要我們立即著手進行;效能便大為增進,我曾經問過一家購物中心經理人員類似的問題;他們一致認為與承租購物中心的各商店老板建立良好的關系;最有助于業績進展;這屬于第二類活動。
但經過調查發現:他們只有不到5%的時間用在上面。這也難怪:太多事情使他們分身乏術;開會;寫報告;打電話等第一類公務已經使人精疲力盡。縱使難得于各商店老板接洽,不外乎收賬;討論平攤廣告費等,令人不快之事。
對于承租商店者則各有一本難念的經;他們希望購物中心的管理人員能夠幫助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
于是購物中心方面決定改弦更張;在理清經營目標與當務之急后,就以1/3的時間改進與各商店的關系。實施了一年半左右。不但業績提高4倍多;經理人員也成為各商店的傾聽者;訓練者與顧問;不再是監督者和警察。
因此,無論大學生;生產線工人;家庭主婦與企業負責人;只要能確定自己第二類要務(重要且不緊急);而且即知即行;一樣可以事半功倍;用時間管理的行話說就是柏拉圖原則(又稱80/20法則) 以20%的活動取得80%成果。
勇于說不
若要集中精力于當務之急; 就得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 此時需要又說不的勇氣。
我的訓練課程十分強調分辨輕重緩急, 以及按部就班的行事。 我常問受訓人員: 你的缺點在于:
1. 無法辨認事情重要與否
2. 無力或不愿有條不紊地行事
3. 缺乏堅持以原則的自制力
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 我卻不以為然。
以配偶, 金錢或朋友, 享樂為重心: 容易受到第一或第三類活動羈絆。 至于自我為中心難免被情緒沖動所誤導, 陷溺于能博人好感的第三類活動; 以及可逃避現實的第四類事務。這些誘惑, 往往不是獨立意識所能征服; 只有發乎至誠的信念才能產生堅定說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