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王寶強和馬蓉離婚事件,很容易讓人想起來很多女孩子都心存疑惑的一件事,那就是女孩子到底是要干的好,還是要嫁的好?
剛踏入社會,對于剛出校門的女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還有自己的父親母親,就開始操心起來我們的婚姻大事了。
而在此之前,凡是有親戚朋友向我們的父母親提及:您家閨女準備啥時候結婚呀,我知道有個小伙很不錯,出國留洋回來的,現在在一家外企供職,月薪可不低呀,要不給您家閨女牽牽線呀,不僅如何,家還是北京的,還有幾套房,而且啊…..。
父母親一般都禮貌性的聽完前面幾句話,就婉拒了親戚的牽線搭橋,客氣的說:我們家閨女現在上大學呢,不著急結婚呢,等畢了業再說哈。
就這樣,到了畢業。所謂畢業季就是分手季,經歷過大學畢業分手季的各位,相信這不需要什么佐證了。
畢業后,走入社會,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工作挑戰,面試時,考官才不會管你是嬌弱的女孩兒,還是強壯的男生,都是一個篩選人事的標準。
面對同樣的無差別的人事標準,有女生就心中不平了,抱怨說,女孩子每個月都有幾天不舒服呢,男生你有嗎?
有男生說了,男生雖然沒有,但是女生不舒服,男生不是得忍氣吞聲照顧女生,不是同樣每個月有幾天不舒服嘛?
現在社會,為什么將那樣多的女孩子變成了女漢子,其實每個女生心理都有一顆少女的心,但是隨著進入社會,這顆少女的心慢慢的被打磨得面目全非。
生活中,沒有男生幫忙,女孩子需要一個人將10升的水從一樓搬到三樓;
試用,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想要的柔弱被人疼哪里去了?
工作中,領導無區別的工作安排,讓女孩子一個人加班到深夜,熬成熊貓眼;
試問,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想要的美容覺哪里去了?
學習中,為了不落后趕超上優秀的同學,女孩子白天工作,周末還的繼續攻讀碩士博士;
試問,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想要的恬淡舒適的周末哪里去了?
很多人,尤其是剛入社會的小女生,看到原來被奉為女神的學姐,變成了不折不扣男人一般的女漢子,就開始迷茫,如果要是自己能嫁到好人家,是不是就不用這樣辛苦了?
但是另外一面卻是這樣的。
小女生,看到年長自己幾歲的姐姐,借助自己的美貌,嫁給了富有的生意人,但是婚后的生活卻是黯淡無光,原來生意人給許諾的燭光晚餐,變成了獨自一個人獨守空房,只能上網聊天打游戲打發無聊的時光。
看著那光鮮亮麗的衣服,各種名牌的鞋子,各種限量版的包包,靜靜的躺在衣帽間,心里不斷生出凄涼,這樣漂亮的衣物,穿了也只有一個人對著鏡子欣賞。
關于是自己干的好,還是自己要嫁的好的問題,會一直縈繞女孩子的心頭。
當她看到干的好的例子,她就覺得自己干的好,要比嫁的好更好。
而當她看到嫁的好,物質生活無比豐盈,不愁吃不愁穿的光鮮時,又同意嫁的好比干的好要強。
直到經歷了一些挫折和困難后,才發現嫁的好,一切都是浮云。而自己能養活自己,并且能幫到別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足。
曾看到一篇報告,美國有個組織,發起了一項調查,用信封裝了不等值的鈔票,然后走到一個大學校園中,隨機給了幾十位學生,而他們的要求是:今天晚上之前將信封中的鈔票花掉,再某個時間點匯集到一個會議室。
這些學生拿到信封后,也非常的聽話,就開始想著怎么花費這5美元或10美元或20美元的鈔票。
等晚上調研人員請每一位學生分享,是如何花掉這點鈔票的。有人說,用5美元買了一杯星巴克的咖啡;有人說,用10美元給母親定了一大束康乃馨;有人說,用20美元,買了兩本女朋友很想得到的書;等等。
研究人員發現,將這免費得來的錢,花費在自己身上的同學,情緒并沒有太多的波動或變化。而將這錢,花費在父母親或男女朋友或其他好友身上的,卻因為得到了對方的真誠的感謝,而變得更加的開心和愉悅。
小小的試驗,卻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這個社會上,不管多渾濁,都要保持自己是一個顆善良的心,并且要將這份善良傳遞出去。
回到正題,那些疑惑的女生們,當價值觀穩定在奉獻他們比什么都快樂時,也許就不會再疑惑是干的好,還是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