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很難不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作為青春物語,兩者有著太多的相似元素:

一個精力旺盛,內心宇宙豐富,卻又不知如何燃燒荷爾蒙的小少年;

一幫熊孩子組成的無所事事,四處惹事生非的“幫派”;

火并,互毆,流血。

一個若即若離,周旋于各方,曖昧不清的女孩;

因為癡戀這個女孩,兄弟鬩墻,小少年最終瘋狂爆發。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甚至在鏡頭方面,第一次拍長片的姜文,和他在“北洋三部曲”中招牌式“哐哐哐哐——咚~”的快速剪輯各部位特寫,后接中景中長鏡頭的影像風格幾乎判若兩人,悠長的固定鏡頭和以人物為中心緩緩的跟拍鏡頭,徐徐推進的節奏都與《牯嶺街》頗為神似。

然而少年們都有著差不多的筋絡皮相,若是再多看一眼,就能發現內里乾坤的迥異。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個是“陽光燦爛”,一個是“殺人事件”,第一印象開始,就岔走了。

回憶里的馬小軍大多時候總是一副嬉皮笑臉,無法無天,到哪里都是一副貧嘴。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小四則是木訥少言,倔強剛直,除了后段在醫務室里集中的一段表露出少年心性,似乎連笑容都很少。

這也讓兩個故事,氣質上先分出了明暗。

故事結構上,《陽光燦爛的日子》以馬小軍的第一視角回憶展開,他就是劇情的主軸,無可爭議的核心。雖然我們可以從他的回憶縫隙拼湊出其他人物的側影,但是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馬小軍的敘述服務。

與之相比,開啟全知視角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更像是一個網狀結構,小四是網中的重要一環,但是以他為起點,延展出的父親,朋友,女生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也因此增加了整個電影的厚重感。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不過也難言《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多么的輕盈灑脫,雖然它的情節簡單,線條清晰,但是刺破馬小軍的回憶,我們知道諸多的美好只是長大后所幻想的,回望時的迷離夢境。由此正可以反推出,當時的少年是多么的怯懦而孤獨。

年代的陰影也增添了對“陽光燦爛”的懷疑和疏離。無論那時候的馬小軍過得的飛揚灑脫,還是唯唯諾諾,境遇都應該算是極好。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的青春的確有資格“陽光燦爛,白云朵朵”。

但是對于馬小軍的同齡人,恐怕很多也并沒有能力享受和他同樣的回憶。

我的父親便是如此,他給我們講述的少年時期,是翻越十幾公里去上學,是散學回家幫助父母忙里忙外,是一刻不歇的勞勞碌碌。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而對于馬小軍的大部分晚輩們而言,這種放縱同樣的不可思議。現在的學校,即便一直退讓,但約束仍在,而家長更是不斷的對你施壓。像我的小時候整天被耳提面命的便是:“好好讀書,否則長大沒有出息。”

換而言之,無論什么年代,絕大部分人的青春,甚至是一生,都在不斷鞭策向前中疲于奔命,而在明媚的陽光中憂傷的馬小軍,是不屬于絕大部分的那一小撮人。

這層隔閡并不會阻礙我們對這個簡單的青春期故事表象的理解,那份懵懂和悸動還能引起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們的共鳴。

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但是似乎虛化的背景更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就像對于青春的時候心儀的女孩一樣,離得越遠越想向前,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的故作不經意接近,一顰一笑,都在心里轉好幾個個兒來琢磨。

多年之后,我們可能也猜不到到底她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誰在自作多情。就像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一樣,剩下的記憶只有天很藍,陽光燦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