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在
不斷尋找自我
的故事。今天反復的讀了兩三遍,本來是隨口幾句介紹下書推薦給朋友的,結果啰嗦了一大堆,說了這么多,還是想你看到的話可以去讀一讀。
這本書告訴我要懂得用愛、贊賞和尊敬來對待這個世界,對待自己,對待所有生命。其實在看完本書時有很多想說的,但思來想去,始終覺得不對,可能我的現有詞匯和知識還不足以讓我釋義從本書中所領悟的,攤手~
句子摘錄
1.大多數的人就像是一片片落葉,在空中隨風飄游、翻飛、蕩漾,最后落到地上。有少數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循著固定的軌道運行,任何風都吹不到他們那兒,在他們內心中,有他們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
2.思考的本質就是認識根源,只有通過思考,種種感覺才會變成知識,變成真實,開始成熟,不致迷失。
3.一個人在尋求的時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尋求的東西,結果發現不了任何東西,吸取不到任何東西。因為他一心想著自己正在尋求中的東西,因為他有一個目標,他已經執著在自己的目標上了。尋求的意思是設定一個目標;而發現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設立目標。
4.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卻不行。一個人能夠發現智慧,能夠在生活中實踐智慧,能夠在生活中體現智慧,能夠用智慧鑒定自己的意志,振作自己的精神,能夠用智慧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奇跡,然而一個人卻無法言傳智慧,無法教授智慧。
5.我無權去評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為自己作出判斷。 意義與實在并非隱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現象。 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于當下,毫無疑慮的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人只應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屈從于任何外力的驅使,并等待覺醒那一刻的到來;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為,其他的一切均毫無意義。
故事簡述:
悉達多是印度婆羅門(最上位的僧侶階級)的兒子,家世顯貴,既聰明又好學,人人都喜歡他。但是他并不快樂,對知識充滿焦渴,于是,他和好友歌文達離開家,跟隨流浪的沙門(出家修道者)在森林中苦修。
幾年的苦修生活后,他們又一起去聆聽佛喬達摩的教誨,然后歌文達選擇了追隨喬達摩,悉達多和好友道別,走上獨自生活的道路。
他遇上了名妓甘瑪拉,又成為富商,很長一段時間悉達多一直過著世俗的生活,然而他的心神卻一直沒有投進這種生活里去。
時光荏苒,在年輕的時他所體驗到的那種升華的覺醒、那種活潑的期待、那種不依賴老師和教義獨自立于天地之間的驕傲、那種準備聆聽自己內心的神圣之音的急切心情,都一點一點漸漸地變成了記憶中的東西,都已成了過去。 他開始受困于物欲,學會了賭博,輸了又贏,贏了又輸,在這種毫無意義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周而復始之中,悉達多老了,病了。他極其的厭惡自己,追憶著過去的歲月,心中感到恐懼和死亡。
悉達多離開了,在尋死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聲音,一個神圣的音節“唵”,這是婆羅門祈禱的開始和結尾。他驚住了,在那一刻認清了自己幼稚可笑的形為,之后他們明白了所有神圣的東西,所有他已經忘記的東西。 疲倦的酣睡了起來,醒來時看到了自己早年的朋友,后來向佛皈依的歌文達。
和歌文達告別后,悉達多遇到了擺渡人瓦樹地瓦,和他一起生活,一起聆聽那條河流的聲音,一起向那條河流學習。
又過去了許多年,有一天來了一些和尚,他們都是佛的信徒,要渡河回到生病的喬達摩佛身邊。其后每天有很多的人,都要渡河去朝拜那位將死的佛。有天,悉達多在人群中看到了甘瑪拉,帶著一個小孩,他一眼就認出了那是自己的孩子,甘瑪拉在休息時被蛇咬傷中毒。
小悉達驕縱成性,他不屬于這。但悉達多無法放棄自己的兒子,他容忍他的一切,每天無言地以親切和耐心進行與兒子的戰爭。 有一天小悉達爆發了,公然挑戰自己的父親,第二天小悉達逃走了。悉達多念念不忘自己的兒子,滿懷辛酸地懷念著他,他想去尋找他,看到河水上的倒影,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想起了年輕的時候如何迫使父親允許他離家去參加苦行者的行列,他想起了如何離開父親,如何一去之后再也沒有回去過。
他又回去了,他向瓦樹地瓦表白自己,吐露心中的一切,悉達多不再沉湎于自己的創傷,越認為世上萬物都始自天然,順理成章。瓦樹地瓦攜著悉達多的手,走到河邊坐下來。悉達多向水里注視著,他看到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孤零零地一個人,正在為自己的兒子而悲傷;他看到了他自己,孤零零地一個人,也被對遠方兒子的思念所束縛著;他看到了自己的兒子,也是孤零零地一個人,正熱切地在一條激情燃燒的欲望之路上疾行。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被自己的目標纏住了,每個人都忍受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