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的名義》很火,但它這種火和眾多由制作方或者宣傳方推手出來的所謂大熱、流行有所不同,真正被幾乎全民點贊的《人民的名義》播出形成的熱度是一直未減,在對該劇的評價中,最常見的詞匯,一個是太真實了,一個是尺度太大了。
正如編劇導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的,同樣題材的電視劇,已經十多年沒有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本劇的出現,是一次真真正正意義上的突破,突破了十多年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沉悶局面,突破了以往電視劇表現現實生活的尺度限制。
這一個突破,贏得了滿堂彩,即使電視劇的社會反響無法量化,單就有據可查的電視收視率和網絡觀看率以及海量的網絡點贊和評論數來看,這部電視劇已經具備了國產電視劇里程碑的意義。
當然,這是大家表面上都能看出來的,但我認為,《人民的名義》還隱藏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不論身處何位,哪個階層,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才是最好的。正如高育良所說:你只要不干壞事,就沒有人能壞你事。
為什么我會這么講,下面我就以工農商官和知識分子這幾個層面,對照電視中的人物進行分析。
關于官場問題
劇中最典型的兩個人,一個是剛開始的小官大貪者趙德漢,另一個是公安廳長祁同偉,這兩個人物都出身農民,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或者說流血犧牲,應該說能有現在的位置和職務,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他們到了這個位置后,不是想著怎么干事業,而是一個想著撈錢,關鍵是撈了還不敢花,很是悲哀。另一個老是挖門盜洞想著往上走,結果最終下場可悲。我們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如果他們都能老實干好本職,怎么也不至于走到這一步,或許還真有上升的可能。
相反,易學習就不一樣,他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哪個崗位上都認真干好本職工作,最終還是被伯樂給發現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
所以講,干好本職才是最主要的,不要老想著“寒門難出貴子”這樣的話,我認為那不是難出,而是我們自己有點不踏實,有點好高騖遠,是沒法出。我們有些人在一個崗位上干了不到兩年,業績還平平,就想著怎么往上走,結果沒走成就開始抱怨社會,抱怨制度。其實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是抱怨,而是努力。退一萬步講,給你個省委書記,給你個國家部長,你有那個能力去干得了嗎?所以另抱怨,踏實干才是王道。
關于商場問題
劇中的高小琴和蔡成功是很典型的兩個人物了,這兩個人的失敗也在于不愿付出辛苦,老想著怎么來錢快,怎么來錢穩,于是一個官商勾結,一個不走尋常路,最終把自己都送里面了。
而我們似乎也忘記了另一個角色,那就是王大路,他也是個商人,但他每走的一步都是靠自己,他不僅有關系,也有很好的朋友的交情,自己也在官場干過,應該有很好的人脈,但他沒有用這些去為自己的發展找捷徑,而是一點點打拼,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還是相當可以吧。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沒有嗎?也不小,包括馬云在內的很多商場大佬的成功不都是靠自己嗎?所以說你不行就不要怪別人,先想想你自己。
關于學者層面的知識分子的問題
劇中最典型的就是高育良了,這個人是學者教授出身,后來轉向官場,進而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果他走向官場后還能保持學者時的作風,也不至于出現后面的情況,可他還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出賣了自己。
再來看看他老婆,也是學者,可從他們倆人的對話交流中,我們都能清醒的認識到吳老師作為學者,老師的本質都沒有改變,所以她保住了自己的名譽。
現實中沒有嗎? 還記得前兩天的《朗讀者》節目中那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際鑾嗎?他是中國焊接科學的奠基者、學術權威,清華大學焊接專業的創始人。
他專注于他自己的事業,用自己的付出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那些雖然位居權貴但最終卻身敗名裂的人相比,我想潘老的人生更有意義許多吧!
當然,劇中能認真分析的還有很多,但只要通過以上這些,我們應當能得出結論:只有干好自己的,才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