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閱讀的是【自我療愈-基礎】的第10課,查看全部課程列表,請移步這里。
**內容來源:Teal Swan視頻(蒂爾解惑)
(語音復述后整理成文字。
語音分享鏈接:http://m.ximalaya.com/42454332/sound/32639471
或點擊這里。)
文末有知識點總結。
001 自我診斷
下面的描述,有幾條符合你的情況呢:
????????想說是的時候,說不是,想說不行的時候,說行;
????????拒絕別人會內疚;
????????為了取悅他人,違背自己的道德準則或者價值觀;
????????有話要說的時候不說;
????????習慣性地采納別人的想法和主意,來讓自己被接納;
????????有人欺負你也不敢說;
????????接受你不想要的身體碰觸或者性行為;????
????????允許自己被打斷或轉移注意力,來滿足別人立即的需求;
????????付出太多,只是想被看做“有用”的;
????????過度參與別人的問題或者困難;
????????允許別人對你說,或在你面前說,讓你感覺不好的話;
????????感情中不去定義或者交流你的情感需求。
如果以上這些你有共鳴,那么你的界限就不健康了哦!
002 什么是界限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從一個“個體”的角度來體驗這個世界。
并且服務宇宙的擴展,意識的成長,于是產生了“界限”的概念。
“我”怎么在一個充滿了“別人”的世界存在,就需要定義“我”:
我相信什么,我認為什么,我的態度是什么,我經歷了什么,我學到了什么。
界限有兩個方向:向內的和向外的。
界限界定了:喜歡與不喜歡;對我來說,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并且決定了,我希望別人怎么對我。
界限可以很復雜,如果以對錯和別人的標準來定義, 可以分為頭腦的、情緒的、身體的、精神的。
但是界限其實又很簡單:
界限是由感覺定義的,讓你感覺不好的,就挑戰了你的界限。
例如:別人說了傷害你的話,你感到很受傷,意味著他侵犯了你的界限,需要重新來看你的界限。
別人邀請你去一個晚宴,你不想去,還是去了,去了之后感覺很糟糕,你侵犯了自己的界限。
不聽、不尊重自己的感覺,就侵犯了自己的界限;不聽、不尊重他人的感覺,就侵犯了他人的界限。
所以感受自己的感覺很重要,但是現在很多人卻因為長久壓抑自己的感覺,而“麻木”了。
那么該如何找回自己靈敏的感覺呢? 請參考《怎樣開啟感覺》。
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很重要。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也同樣重要。
當我們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欲望感到“羞愧”的時候,我們有很差的界限,也常常會被人“羞辱”。
比如,我們會常常抱歉, 這會招致指責,進而升級為深深的羞愧。
關于怎么克服羞愧感,請參考語音分享——《怎樣克服羞愧感》。
我們常常侵犯自己的界限。人們最大的問題,往往是自己侵犯自己的界限——自我背叛。
自我界限侵犯,就是侵犯自己,就是不愛自己。
003 兩種界限
而界限侵犯又分為兩種:靠近的侵犯和遠離的侵犯。
什么是遠離的侵犯呢?就是在雙方還在連接的狀態下, 一方撤離(感覺上) 造成另一方的創傷感。
一個人的真相,是不能由任何其他人來定義的,只能基于自己的感覺。
而現在的社會現實是:各種聲音都在試圖告訴我們,我們是誰,我們應該、不應該怎樣。
界限健康還是不健康,很大程度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我們被教育要適應這個社會,我們被迫接受別人給我們的身份,被迫戴上面具,成為假的自己。
生存機制,讓我們成為“應該”的自己,卻羞辱真正的自己。
我們不健康的界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們界限薄弱的父母的影響。
不會“認可”的父母,他們自己的界限就很薄弱,或者干脆沒有界限。
我們來看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孩子因為媽媽陪自己的時間少而生氣了。
媽媽說:你有什么好生氣的,我陪你的時間比蘭蘭的媽媽陪她的時間多多了,你怎么這么不知足!
或者媽媽說:我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你怎么不知道感恩!
孩子生氣了, 是孩子在正常地表達情緒。
但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沒有得到媽媽“認可”,相反,在媽媽的教訓下,孩子為自己“不知感恩”或“不合理需求”而感到無比羞愧。
孩子學習到:我的感覺不是真的,我不應該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生氣是不被允許的。
于是孩子學會帶上面具,成為了一個不會生氣,一直說謝謝的人。
久而久之,他以為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不會生氣, 非常有感恩之心的人, 而不知道日積月累內心深處?了多少的憤怒。
而這些憤怒,終歸有一天會找到一個出口。 要么向外爆發出來,要么向內毀壞身體。
004 你有一個偽裝的自己嗎?
再來問你自己幾個小問題:
????????我害怕別人認為我不好嗎?
????????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嗎?
????????我是不是總讓別人來告訴我 ,我應該怎么想,怎么認為,怎么感覺的呢?
????????我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嗎?
????????當我想說“不行”的時候,我會說“行”嗎?
????????我是不是害怕讓別人知道我真正的感覺?
????????我是不是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真的在不知不覺中偽裝自己好久了啊!
005 建立健康的界限
建立健康的界限并不容易,因為:
我們總是優先別人的需求;我們并不了解自己;我們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權利
我們以為建立界限會傷害關系;我們沒機會學習這件事。
我們所在的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的“真相”一再不被認可,這讓我們很崩潰。
于是我們開始跟自己作對,我們放棄了自己真正的感覺,不去聽它, 我們背叛了自己。
這個背叛,導致了我們不再信任自己。
自我信任是界限健康的標志,界限本身的意思就是:我在這,這是我。
當我們一再拋棄自己,我們習慣性地背叛自己,無視自己,我們對自己不再感到安全。
畢竟,你怎么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做讓自己感覺不好的決定,無視自己內在真相的決定,還信任自己呢?
所以本質上我們變得不可靠。如果想要重建自我信任,那么第一步就要去開啟感覺,榮耀自己真正的感覺!(參考進階課程:《怎樣信任自己》)
帶著面具的我們,一直否認自己真正是誰,否認自己真正的感覺,否認自己真正的渴望。
這使得我們不能得到“親密”關系,因為我們必須要敞開,要讓人看到核心的真相才可能“親密”。
我們不讓別人通過面具的同時,也阻止了自己通過面具。
親密,就是要接受對方的真相,同時讓自己的真相被接受。如果我們跟自己都不親密,那么也無法與他人親密。
我們特別渴望親密, 這就需要花時間去感受,去跟感覺在一起。
不能只聽不會引起麻煩和困難的那一部分自己,而是聽全部的自己。
我們以為是壞感覺在引起麻煩,而逃避感覺本身才是真正造成麻煩的原因。
沒有感覺,無法知道自己是誰,無法知道我相信什么,無法知道我喜歡什么。
有健康的界限,才能有健康的關系。界限模糊,別人也會容易侵犯你。
006 怎樣理解界限與合一
界限與“合一”,這兩個概念看起來相悖,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源頭能量的獨特表達,所以當我們擁抱自己的內在真相,就是在擁抱這種源頭獨特的表達,而不是把自己當做與別人分離,或與源頭分離的存在。
當我們創造個人幸福的時候,就是對集體幸福最大的貢獻。
界限不是“抗拒”,界限不是圍墻,界限是自我定義,定義“我的感覺”,不同于別人的感覺。
去“抗拒”你不想要的,跟去侵犯、去允許各種踐踏是一樣不健康的。
在親密關系中,建墻來防御自己,也是不健康的。我們管不了別人,我們只能管自己。自己允許什么,自己做什么。
真正的界限,在本質上是無抵抗的,是與“合一”相一致的。
它不是對別人的控制,純粹是個人對個人的定義,然后追隨自己的幸福和好感覺、欲望和真相。
它是高度的自我覺知,自我誠實,和自愛。
如果你抵抗世界,或者讓別人來定義你是誰、你想要什么、你應該感到什么,那么你永遠無法達到這些。
有健康的界限是服務宇宙的,你的幸福就是大家的幸福,我們都是合一的。
如果你對你答應了一件不想答應的事而感覺不好,你需要重新評估你的界限。
007 修復界限
列出十件讓你感覺不好的事,列出十件你想要改變別人對待你的方式的事,或者你可以把生活中的人都列出來,
然問幾個問題:
????????我是怎樣通過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界限來侵犯自己的界限的?
????????我真正的感覺是什么?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舉個例子:你的伴侶在看電視、不理你,您感到被拒絕、不被愛。
這個時候,你需要表達出來,需要讓對方知道你的感覺,需要讓對方知道你希望他怎么做。
想要建立健康的界限,就從現在起,改變你的行為。
在不想答應別人的時候,敢于說“不”。
在感覺不好的時候,大聲地說出來。去取消一個你答應了,但是其實并不想去的活動。
隨著時間的流逝,界限會更新迭代,會慢慢改變。在改變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真實面對。
在建立健康界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相互幫助:
允許別人感受他感覺到的,請對方說出來他真實的感受,告訴他這樣做不會失去你這個朋友。
建立健康的界限,是我們遇見“真我”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這也是我們獲得心靈成長和成功人生的重要部分。
建立健康的界限,不需要我們去抗拒別人。
而是需要我們在每時每刻,全然地允許自己表達自己的感覺,全然地允許自己的真相。
??恭喜你已經完成“自我療愈-基礎” 全部 的學習!
在下方評論區記錄你的學習感悟(100+字)獲取100積分??
進入下一課:《自我療愈-進階》——積分使用規則在這里
復習上一課:《09 怎樣不再介意別人的看法》
**加入“自我療愈”社群,請加微信,注明“簡書”。